全国客户服务: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合作/咨询),173-0411-9111/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微信:543646
上一张 下一张

互联网金融发展、市场竞争与农村金融机构绩效

张正平江千舟(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48) 内容提要:近年来,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主体纷纷进军农村金融市场,由此形成了全新的市场竞争格局。本文基于20132015年108家农村

4006-054-001 立即咨询

互联网金融发展、市场竞争与农村金融机构绩效

发布时间:2022-10-04 09:27 热度:

互联网金融发展、市场竞争与农村金融机构绩效

  张正平江千舟(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48)

  内容提要:近年来,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主体纷纷进军农村金融市场,由此形成了全新的市场竞争格局。本文基于2013—2015年108家农村金融机构的数据,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农村金融机构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的影响,以及市场竞争对影响过程的作用。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水平越高,农村金融机构的财务绩效越差,而市场竞争水平的上升将弱化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对机构财务绩效的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水平越高,农村金融机构的社会绩效越差。而市场竞争水平的上升将会强化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对机构社会绩效的影响。可见,随着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发展,其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绩效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应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农村金融机构;市场竞争;财务绩效;社会绩效

  DOI:10.13246/j.cnki.iae.2018.02.006

  一、引言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供给不足被认为是制约我国“三农”发展的重要因素(洪正等,2010)。为此,我国持续推进农村金融市场改革。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开始小额贷款公司试点,2006年,中国银监会正式准入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因此成为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力量。但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偏离“三农”目标、经营风险大、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引起学者注意(葛永波等,2011;曲小刚等,2013)。2013年,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兴起,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新思路,不少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创新将极大地促进农村金融普惠,改善农村金融市场格局(马九杰等,2014;王曙光,2014)。2013年后,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应用引起国家的重视。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村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良好的扶持政策意味着农村市场将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下一片蓝海。那么,在互联网金融进入农村的背景下,农村金融市场格局将发生何种变化?其对深耕于农村金融市场的传统农村金融机构有何影响?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关乎政府对农村金融市场格局的把控,也直接影响未来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思路。

  通过梳理文献可知,关于互联网金融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影响,学者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从广义的互联网金融角度出发,认为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或者是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能够降低机构的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如张海苗等(2003)指出,信息技术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信息成本并扩大其服务范围和服务群体;丁杰(2015)通过指出互联网金融借助于低成本运作和有效的风险控制方式,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使传统微型金融机构的盈利目标和社会目标的融合发展成为可能。另一种观点从狭义的互联网角度出发,认为互联网金融将分割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成为传统金融机构在农村市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例如,谢平等(2014)指出互联网金融拓展了交易可能性边界,服务了大量不被传统金融覆盖的人群,而这部分“三农”客户、小微企业也正应是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的重点服务对象;贾立等(2016)指出互联网企业涉足农村地区的金融业务,并利用其在交易成本、支付方式、信息处理、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优势服务“三农”,将成为传统金融机构在农村市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两者即竞争又合作,但更多地表现为重新分割农村金融市场的格局。另外,市场竞争作为影响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因素,不少学者均从市场结构角度探讨其对农村金融机构绩效的影响,例如,黄惠春等(2010)对江苏20家农信社的研究发现,苏北地区农信社垄断地位的提升能够提升农信社的经营绩效;杨虎锋等(2014)指出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水平总体上仍较低,农村金融机构间的适度竞争可以打破垄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绩效;谭燕芝等(2016)基于2006—2010年全国农村商业银行省际面板发现农村机构间竞争水平与机构支农水平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但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金融与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将对农村金融机构有何影响仍缺乏坚实的实证依据。

  综上可知,已有不少文献关注的是互联网金融或竞争对农村金融机构绩效的影响,但上述研究仍存在可改进之处:一方面,鲜有文献从竞争的角度将互联网金融与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另一方面,鲜有文献同时关注农村金融机构的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并纳入统一框架进行实证分析。据此,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文本挖掘法衡量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水平,基于108家农村金融机构2013—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引发的竞争效应及其对农村金融机构财务绩效及社会绩效的影响,探索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健康发展的思路。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从狭义的概念讲,互联网金融主要是指互联网企业依托信息与技术优势发展金融业务;但从广义的角度讲,互联网金融则包括狭义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企业的互联网化。由于数据的限制,本文主要研究狭义的互联网金融。而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2016年8月发布的《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报告》,涉入农村的互联网金融则主要是网络借贷。

  (一)互联网金融对农村金融机构财务绩效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深刻地改变传统金融业务的信息处理模式、客户筛选模式、风险控制机制和信息甄别模式(赵旭升,2014),使得相当多的新兴客户群体游离于传统金融体系之外,以一种更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到金融业务中,导致脱媒现象。随着互联网金融深入农村,农村金融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部分选择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的客户将转向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直接影响机构的利润来源,从而影响机构的财务绩效。具体的,从资产端来看,由于提供服务交易成本较高,风险较大导致农户及小微企业面临金融排斥。而网络借贷却能通过依托大数据风控技术为长尾市场中的小微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标准化的信贷服务(赵旭升,2014)。同时依托其无门槛、线上签约等优势将分流农村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这将直接分割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在信贷市场上的份额,导致农村金融机构利息收入降低,财务绩效的下降;从负债端看,互联网金融激活了农民追求更高财富收益率的投资意愿,开始摆脱对商业银行储蓄产品的依赖(董玉峰等,2016),吸引了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活期存款的转移,同时传统农商行的投资者转向互联网金融产品,将在一定程度上侵占传统农商行、农信社等的中间业务收入,使得机构的财务绩效下降。

  三、数据来源、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选取的机构数据来源各家农商行年报以及2014—2016年花旗银行微型创业评奖机构,包括34家农村商业银行、1家农信社、1家农村合作银行、9家村镇银行、63家小额贷款公司*。其它控制变量的数据来源于各省市统计年鉴、统计公报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6)》。

  (二)指标选取与构建

  1.被解释变量。本文采用资产收益率(ROA)衡量农村金融机构的财务绩效,该项指标的值越高,说明其财务绩效越好;采用涉农贷款占比衡量农村金融机构的社会绩效,该指标越大,说明其发放的涉农贷款占比越高,社会绩效越好。2.关键解释变量。

  (1)农村网络借贷指数。根据《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6)》,2015年以前农村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提供主体为网络借贷(P2P)。本文借鉴沈悦等(2015)以及张正平等(2017)的研究方法,通过文本挖掘法构建农村网络借贷指数以反映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水平。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建立初始词库。本文从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结果四个维度度量农村网络借贷的发展水平,整理后得到22个关键词**。第二步,计算关键词的年度词频。利用百度新闻数据库,搜索2013—2015年各个关键词在当年新闻中的发布次数和新闻发布总数***,计算得出关键词的年度频率。这一处理方法的理论依据在于:新闻发布数据与诸多社会经济现象具有很高的相关性(Askitas等,2009)。第三步,利用因子分析法合成农村网络借贷指数。利用SPSS软件,通过因子分析法降维处理后得到两个重要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100%),以这两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乘以软件给出的相应因子得分后求得当年农村网络借贷指数。第四步,计算各机构所在地级市的农村网络借贷指数。搜索2013—2015包含各市名称的新闻发布总数占当年各地区新闻发布数的均值****的比重,再乘以第三步得到的农村网络借贷指数,从而得到各市2013—2015年的农村网络借贷指数*****。

  (2)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市场竞争。根据《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6)》,2015年以前,翼龙贷******在农村互联网金融领域占据绝对的市场份额。2015年,农村网络借贷总额达到124亿元,而翼龙贷2015年借贷总额达100亿元,本文因此采用翼龙贷的借贷数据衡量来自互联网金融对农村金融机构形成的市场竞争。借鉴廖理等(2014)的研究思路,构建公式(1)衡量市场竞争水平,其中c表示互联网金融与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m1表示机构当年的贷款余额,M表示机构所在金融市场的贷款余额,m2表示翼龙贷在机构所在地的贷款规模。其中,第一部分为m1M,表示机构在当地金融市场的市场份额;第二部分为m1M+m2,表示在互联网金融企业进入之后,机构在新的金融市场的市场份额,将两者相减从而得到由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进入导致的机构在金融市场份额的变化,市场份额反映了各类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机构的市场份额上升,说明市场的竞争水平降低(黄惠春等,2010),在互联网金融企业进入农村之后,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占比将降低。故本文以c衡量互联网金融与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竞争水平越高,互联网金融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影响越大,c值越大。

  四、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样本机构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差距较大,但均值为3.97%,说明样本机构整体的财务绩效较好;涉农贷款占比均值仅为40.29%,说明样本机构近年来在扶持“三农”方面贷款占比不高;前五大股权占比的均值为88.60%,反映出机构的股权集中度较高;市场竞争值较小,其原因可能是目前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农村仍处于兴起阶段,业务量仍较小;不同地区的网络贷款指数差异仍较大,最大值为5.02,最小值仅为0.0006;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与不同机构的资产规模也具有较大差异。

  (二)互联网金融对农村金融机构财务绩效的影响由于本文的面板数据时间较短,趋势性的影响较小,时间长度小于面板个体数,属于短而宽的面板数据,因此不必进行单位根检验。变量的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相关关系。对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的结果表明(见表3),拒绝随机效应模型,因而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金融业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对农村金融市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以2013—2015年108家农村金融机构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农村金融机构财务绩效以及社会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主要结论为:

  (1)当地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水平越高,当地农村金融机构的财务绩效越差;而互联网金融与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水平越高,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机构财务绩效的负向影响越小,即市场竞争水平的上升将弱化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对机构财务绩效的影响; (2)当地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水平越高,当地农村金融机构的社会绩效越差;而互联网金融与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水平越高,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机构社会绩效的负向影响越大,即市场竞争水平的上升将强化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对机构社会绩效的影响。

  上述实证结论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1)加强创新,大力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水平。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应立足信贷业务,通过发展网上银行、微信银行、直销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降低服务成本,缩减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能力,同时充分结合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特点开拓业务类型,如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电商等对象提供金融服务,寻求利润增长点,应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对其利润的侵蚀。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事实上,农村金融机构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以及大量的物理网点,而互联网金融企业在IT技术、平台建设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两者存在合作的基础,通过合作促进共同发展。(2)强化管理,有效发挥互联网金融的竞争效应。互联网金融企业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新进入者,打破了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垄断的局面,但同时也对原市场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2016年8月以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管理登记指引》、《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等文件先后发布,明确了网络借贷准入、经营、监管等方面的规范,为其更好在农村金融市场发挥作用奠定了制度基础。由于“三农”客户具有强烈的信贷需求但其金融知识有限,容易产生金融排斥,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对自身产品进行合理、有效宣传的同时可加强对客户金融知识的普及,以提高产品的接受度。同时,基于“三农”客户天然存在的弱质性,政府对进入农村地区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应设置更高的准入门槛,同时平台本身应高度关注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通过完善风险控制体系,有效把控客户的征信信息以保证平台的正常运营。

  参考文献

  1.AskitasN.GoogleEconometricsandUnemploymentForecasting.AppliedEconomicsQuarterly,2009,55:107~120

  2.洪正,王万峰,周轶海.道德风险、监督结构与农村融资机制设计———兼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金融研究,2010(6):189~206

  3.葛永波,周倬君,马云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透视.农业经济问题,2011(12):48~54

  4.曲小刚,罗剑朝.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制约因素和对策.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2):137~146

  5.马九杰,吴本健.互联网金融创新对农村金融普惠的作用:经验、前景与挑战.农村金融研究,2014(8):4~11

  6.王曙光.传统银行的互联网思维.中国金融,2014(8):42~43



互联网金融发展、市场竞争与农村金融机构绩效


SCI学术指导


互联网金融发展、市场竞争与农村金融机构绩效
公司地址: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科技创业大厦19层 运营中心:大连市沙河口区金盾路127号 研发中心:大连市西岗区大工西岗科创产业园10层 邮政编码:116029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微信咨询:543646 业务咨询、合作:159-9855-7370(同微信) / 173-0411-9111 电子邮件:Djy@Jiqunzhihui.com
集群智慧®为我公司注册商标,在商标国际分类第1、7、9、11、20、30、35、36、37、38、40、41、42、44、45类用途中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侵权删除:2544906@QQ.com
本企业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信用等级AAA级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本站部分服务由本平台认可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如服务的质量有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我平台反馈,我们将及时为您解决,平台保障用户的全部权益不受任何损害。
请认准本站网址(www.jiqunzhihui.org.cn),推荐百度搜索“集群智慧云科服”直达本站。
版权所有:大连集群智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ICP备案:辽ICP备202101033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EDI证:辽B2-20230179 D-U-N-S邓白氏全球编码:620550735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