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电路常常会出现故障,需要我们寻找故障所在,并排除故障。因此,深入了解电路故障原因所在并熟练掌握其故障的查找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笔者结合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5 10:06 热度:
摘要:在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电路常常会出现故障,需要我们寻找故障所在,并排除故障。因此,深入了解电路故障原因所在并熟练掌握其故障的查找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电路 故障 查找
1、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在电路系统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故障,要求广大技术人员深入了解其故障产生的原因,并掌握其查找方法,从而保证电路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2、电子电路故障产生的原因
了解电子电路故障产生的原因,是鉴别、判断和排除故障的重要环节。只有了解了电子电路故障产生的原因,才能结合故障的现象,经过分析、测试查找故障发生的部分、查找出损坏的元器件,才能确保排除故障工作的顺利进行。电子电路故障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一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电路的内部原因
元器件因使用寿命、使用条件和质量问题而损坏,一般有击穿、开路、断路、漏电、参数变化等,如晶体管击穿、开路,电容漏电、容量变小,电阻器的阻值变化大等等;因之电路板上的焊点有虚焊,一般发生在使用年限较长的整机电路中,而且故障发生率相当高;电路中的接插件松动或接触不良、断线;新装配的电路或别人维修过的设备,有时会碰到接线错误、元器件装错、漏装等现象;电路中可调节的元件失调,如中频变压器的磁芯破碎、脱落,电位器变值、接触不良等。
(2)电路的外部原因
违法操作规程和使用不当引起故障,尤其是非专业人员误操作发生的故障率较高,所以要持证上岗,贵重设备严禁非专业人员操作;电网电压的波动有时会使元器件击穿;电子设备长期工作在多尘、潮湿的环境中,会引起元器件、电路板发霉、生锈腐蚀而损坏;由于受雨淋、雷击、强磁场等影响,也会造成设备损坏。
3、电子电路故障查找的方法
3.1 感官法
感官法是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凭人体的感觉器官将感觉到的信息反馈到大脑,然后分析判断故障的一种方法与技巧。
(1)看
“看”就是在不通电情况下观察整机电路或仪器设备的外部、内部有无异常,如:看电子仪器设备外围、接口是否正常;看电路内部的元器件及构件是否正常。
(2)听
“听”电子设备工作时是否有异常的声音(如音调音质失真、声音是否轻、是否有交流声、噪声、干扰声等)。
(3)闻
“闻”电子设备工作时,是否有异味,以此来判断电子电路是否有故障。如闻到机内有烧焦的气味、臭氧味,说明电路中的元件有过流现象,应及时查明元器件是否已损坏或有故障。
(4)摸
“摸”是用手触摸电子元器件是否有发烫、松动等现象。小信号处理电路中的电子元器件摸上去如是室温、无明显的升温感觉,说明电路无过流现象,工作正常;大信号处理电路用手摸上去应有一定的热感,但不能发烫,说明电路无过流现象,工作正常。
用手触摸电子元器件时应注意:触摸电子元器件前要先对整机电路进行漏电检查;注意安全,对电路结构、工作原理不明的情况下不要乱摸乱碰,以防触电;悬浮接地端是带电的,手不要触摸“热地”,以防触电。
3.2 电阻法
用万用表测量电路电阻和元件电阻来发现和寻找故障部位及元件,注意应在断电条件下进行。
(1)通断法
用于检查电路中连线是否断路,元器件引脚是否虚连。要注意检查是否有不允许悬空的输入端未接入电路,尤其是CMOS电路的任何输入端不能悬空。一般采用万用表电阻挡R×1或R×10挡进行测量。
(2)测电阻值法
用于检查电路中电阻元件的阻值是否正确;检查电容器是否断线、击穿和漏电;检查半导体器件是否击穿、开断及各PN结的正反向电阻是否正常等。检查二极管和三极管时,一般用万用表的R×100或R×1K挡进行测量。在检查大容量电容器(如电解电容器)时,应先用导线将电解电容的两端短路,泄放掉电容器中的存储电荷后,再检查电容有没有被击穿或漏电是否严重,否则,可能会损坏万用表。在测量电阻值时,如果是在线测试,还应考虑到被测元器件与电路中其它元器件的等效并联关系,需要准确测量时,元器件的一端必须与电路断开。
3.3 电压法
用电压表直流挡检查电源、各静态工作点电压、集成电路引脚的对地电位是否正确。也可用交流电压挡检查有关交流电压值。测量电压时,应当注意电压表内阻及电容对被测电路的影响。
3.4 示波法
通常是在电路输入信号的前提下进行检查。这是一种动态测试法。用示波器观察电路有关各点的信号波形,以及信号各级的耦合、传输是否正常来判断故障所在部位,是在电路静态工作点处于正常的条件下进行的检查。
3.5 电流法
用万用表测量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工作电流、各部分电路的分支电流及电路的总负载电流,以判断电路及元件正常工作与否。这种方法在面包板上不多用。
3.6 元器件替代法
对怀疑有故障的元器件,可用一个完好的元器件替代,置换后若电路工作正常,则说明原有元器件或插件板存在故障,可作进一步检查测定之。这种方法力争判断准确。对连接线层次较多、功率大的元器件及成本较高的部件不宜采用此法。
对于集成电路,可用同一芯片上的相同电路来替代怀疑有故障的电路。有多个与输入端的集成器件,如在实际使用中有多余输入端时,则可换用其余输入端进行试验,以判断原输入端是否有问题。
3.7 分隔法
为了准确地找出故障发生的部位,还可通过拔去某些部分的插件和切断部分电路之间的联系来缩小故障范围,分隔出故障部分。如发现电源负载短路可分区切断负载,检查出短路的负载部分;或通过关键点的测试,把故障范围分为两个部分或多个部分,通过检测排除或缩小可能的故障范围,找出故障点。采用上述方法,应保证拔去或断开部分电路不至于造成关联部分的工作异常及损坏。
参考文献:
[1]刘媛媛,马瑛.电子电路故障的检查方法和技术[J].电子质量,2010(9)
[2]刘媛媛.模拟电路故障的诊断及测试技术[J].电子质量,2010(8)
[3]赵文东,胡玉贵,刘向祖,倪传国.电子电路故障的检测方法与技巧研究[J].移动电源与车辆,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