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环境及美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往往可以设计成更合乎生态,更美观的一种存在。既有实际上的功能价值,又有美学上的观赏价值,二者充分的结合,岂不是更好。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5 10:06 热度:
摘要:在环境及美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往往可以设计成更合乎生态,更美观的一种存在。既有实际上的功能价值,又有美学上的观赏价值,二者充分的结合,岂不是更好。结合设计过的住宅小区及市政公园内的景观型挡土墙,在这个挡土墙的专类项目处理上,主要讲述两种类型。
关键词:挡土墙,生态艺术,处理技术
挡土墙,顾名思义,抵挡土压力、防止土体塌滑的建筑物。现阶段主要墙体材料有浆砌或干砌块石,现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块等。目前我们所见到的大多数的挡土墙,也就是俗称的边坡工程,它的处理更多的主要强调其强度功效,多数生硬,美观程度欠缺。这是传统认知上的挡土墙,今天要说的景观型挡土墙,从功能上来说要狭义得多,虽然也有挡土的功能,但高度有限,可以融合更多的景观设计的元素,达到与周边环境的无缝对接,或是提炼这种景观型挡土墙的元素,更多的运用在环境设计中。
一、因地库或是建筑原因形成的需要处理的挡土墙的立面。
现阶段比较多的住宅小区因原有地形的高差较大,规划的时候景观设计还来不及参与,忽视了这一面,而对景观来说就形成了这个遗留问题。总结来说,大体归为三类:一是地库与地面不但是大部分立面裸露,而且距离规划的道路太近,没有给景观预留缓冲设计的地域。二是地库与地面虽有高差,但绿地的范围比较大,这样一般来说给景观设计的空间较大,比较好处理。三是建筑单体没有考虑到地形的高差,与之相邻的道路高差较大,而建筑基础结构不够,加上绿地空间小,不宜采用绿化自然放坡处理,在功能设计上必须采用挡土墙或是建筑本身结构没有问题,但就更多的裸露了墙面。
而大多数项目除了主要景观区域,对这个问题通常因造价的限制,只能采用较省的办法,达到较好的效果即可。针对上面的三种情况,要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通常要采用不同的方式。
对第一种情况的处理,如果挡墙直接就在道路人行道边上的话,往往需要对这种挡墙的立面进行特殊装饰设计,才不致于影响整体环境及人的视觉效果。方式也有很多种,或是重点突出的设计挡墙立面(硬景方式),融入设计主题或是设计文化等,或是采用部分软景与硬景相结合的方式,弱化其硬质景观效果,也可以完全采用生态软景进行设计,不过这种设计到目前为止成本较高。如果是项目本身设计的需要,采用这种新型垂直绿化技术来达到某种效果,则是可行的。
对第二情况来说,因有足够的绿地空间,就给设计师提供了多种表达的空间,一是加入一些设计元素弱化挡墙的高度,如设计跌级种植池等。如果想要特别经济可行的话,挡墙就不宜做过多的立面装饰,而主要采取绿化进行美化。而挡墙与绿化的结合,一柔一刚,形成强烈的对比,只要考虑在绿化上进行立面设计,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景观生态效果。这种绿化设计也可以分为几种方式,一是简洁使用爬藤植物进行立面美化,这种方式简单有效,经济,环保,值得提倡。挡土墙的基部和顶部绿化,种植攀缘植物,进行附壁式、悬垂式垂直绿化。形成稠密的绿叶和花朵的覆盖层或独立的观赏装饰面,遮挡了不利视面,丰富了园林构图的立面景观效果。观叶类的攀缘植物,如常春藤、地锦、五叶地锦等,在春夏,形成浓绿色的绒毡;在秋天,叶色红艳似火,给冷风啸啸的秋天带来了热烈和暖意。有的攀缘植物具有优美的花卉,花色鲜艳夺目,花形奇趣无比,观赏性很强。红色的花卉有长春花、蔷薇、朝日藤、牵牛等;黄色的花卉有素馨、蔷薇、莺爪花、葫芦等;紫色的花卉有紫藤、蔓长春、黎豆藤等;白色的花卉有茉莉、金银花、牵牛花等,应用时要结合景观实际恰当选择。挡土墙的垂直绿化可经济地利用土地和空间,绿化面积可达占地面积的十几倍甚至上百倍。有效地增加了绿化量,增强了吸收辐射能、降低温度、减少噪音的功效,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许多攀缘植物对土壤和气候的要求并不苛刻,易培养,生长迅速,便于管理,在园林绿化上具有省工、见效快、经济的特点。
在选择爬藤植物品种上,要更多的考虑其共生性,最好是选用能够互补的品种。如常春藤和爬墙虎。常春藤如果按其自然生长,要爬满整个墙面,大约要3年左右的时间,而且通常来说,对于相对光滑的墙面,它并没有很强的攀援能力。如果只选择爬墙虎,一是绿化效果显得单一,二是冬天的时候爬墙虎落叶,就显得墙面很硬,而常春藤是常绿的,这样,即便是冬天,我们的挡墙也是绿意葱葱的。常春藤和爬墙虎是两种可以共生的植物,而且长势较好,并且爬山虎可以带领常春藤共同向高处攀援。加上常春藤宽大的叶片可以为爬山虎遮荫,使爬山虎的生长发育得到补充和改善,形成大量的气生根和强壮的吸盘,使得爬山虎越爬越高,而常春藤借助爬墙虎的茎或气生根,也可以爬得更高,长得更好。所以如果选用这两种植物做为挡土墙的墙面绿化,无疑作用是较大的,景观效果也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在一些高架桥梁两侧及道路两边护坡绿化等,都是属于很经济的设计手法。
对第三种情况来说,如果建筑立面裸露,要么就是采用与原有建筑统一的材料来进行立面装饰,要么就用统一的景观挡墙立面材料处理。如果挡墙离人行道有一定距离,也可以采用爬藤植物绿化方式处理。
在实际的项目进行中,通常要求在短期内就可以观赏到一定效果,而这一类的挡土墙如果在较短的时间要形成较好的生态效果,则需要在种植时采用特殊的一些辅助设计来加速它的生长。比较简单的方法:加上攀爬铁丝网,有助于藤本植物攀爬。但短时间还达不到开盘时就要的效果,所以这方面我们选用了一些新的技术运用:
1、第一种是用于垂直或倾斜的墙体表面绿化的植物种植技术。其主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具有一定的弹性、通气性和不透水性的软性包囊,包囊由一片非纺织而成的材料做成,如聚酯、尼龙、聚乙烯、聚丙烯等。包囊可以并列地分成多个格,每个格开若干裂缝,数量和间距根据绿化的需要而定。绿化时,将包囊水平放置,将泥土倒入缝隙内,再种上植物,种植后将包囊沿墙体表面吊起,植物向外。最后加入适量的水,以促进植物的生长。这种绿化方式可以根据墙体的具体情况,精细地对墙体绿化,达到理想的绿化效果。但最好设计不用太过于精细养护的植物,考虑到后期的维护成本,选用易生长易成活的藤本植物,约半年左右,挡墙立面上就只能隐隐的见到墙体。
2、第二种是采用垂直面绿化的构件。垂直面绿化构件的垂直面有排列有序、向上倾斜的花草导出管和花草导出管相连通的空腔,构件的上方有弯钩,有凹口,下方有凸片,便于施工安装。在空腔中植入培植基,通过花草导出管植入花草即能起到垂直绿化的目的。这种情况相对造价来说比较贵,但考虑到景观效果,重要地方的裸露挡墙可以考虑采用这种种植技术,花草宜采用易成活的草花类,对土壤的厚度要求不是太高,但可以把墙面的色彩点缀得多样化。
3、第三种是采用可以种植植物的水泥防护墙。这种防护墙为钢结构,基部H钢与地面平行,而悬空H钢则与地面成一个角度。在钢结构上加上钢丝和透水性水泥层、人造绿化土壤,就可以在上面种植植物了。这种在大型的重直绿化设计中用得比较多,景观效果当然也非常好,更重要的是,这种设计提倡了一个新的绿色环保自然的概念。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因为土地的保护,及环境的维护,科技的发展,成本的降低,这种技术方式就会变得随处可见。
二、矮型景观挡土墙的设计运用。实际上,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挡墙,因为它的主要功能不在于传统的护坡,它将做为一种景观元素存在。它更多的是与绿化一起,构成一种新的景观元素。我将它称之为:“微型挡土墙”。这里所提到的微型挡土墙,也就是高差在2米以下的挡墙,多数只有1米左右,甚至40-50CM或更低。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挡土墙。现在的园林中经常有这样的挡土墙的存在,或是说适合设计这种类型的挡土墙。
场地要求:有一定的高差,但是高差并不很大的那种。而在景观设计上,我们可以有意识的设计这一类的挡土墙,人为的局部创建这种景观元素存在的条件,与景观置石,或是水景相连,就形成了多样化的微型挡土墙景观元素。
有高差存在的跌级形住宅小区及公园场景内,或是山地型花园洋房,除了在其景观设计中存在大量的结构上的挡土墙类型外,更多的可以考虑设计微型挡土墙。
“微型挡土墙”与其它的景观元素相结合,有以下几种形式:
做为一种独立存在的景观元素,这时它就是一个小的景墙,我们可以把景墙的设计元素加入到它的身上。在材料及立面设计上根据设计要表达的效果及内涵,采用相应的设计方式及语言表达来达到设计师的意图。
与植物相结合。形成多样化的景观。一是采用垂吊植物,在南方比如用马缨丹就可以起到自然的效果,在多数南部中部地区,可以采用迎春,连翘与景观石相接合,就是很好的自然效果。而以一丛南天竹或是一株红枫,甚至是贴梗海棠,开花类小乔木等,意或是一丛小小竹子,均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水景结合。水景和“微型挡墙”是很好的搭档。如果是1米瀑布,则“微型挡土墙”就变成了瀑布水景墙,如果是与水边置石相结合,也就形成了中式自然式驳岸景观。这种景观元素的相互转化,也是景观设计中“步移景异”的最佳诠释。
4. 利用大块的假山石作挡土墙,使假山石自然参差错落、聚散得体,这种做法既可以挡土满足功能的需求,又可以使人欣赏到自然山石景,并且和周围的绿地产生自然的密切联系和呼应,形成和谐的统一体。挡土墙用自然山石材料,与假山相结合,挡土墙和假山浑然一体,化实为虚,得以伪装。这种设计,挡土墙和假山的材料种类一定要一致,否则会感到不协调;
与景观石结合。景观石与“微型挡土墙”几乎是一体的。不论是几块黄蜡石,还是现在常用的千层石,或是北方常用的大青石,几乎不同的石头就产生不同的“微型挡土墙”的气质,或刚硬,或轻巧,或质朴,或精致……
与其它景观元素相结合。如景墙,亭台轩榭,雕塑,均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适宜的位置利用墙体界面做成画廊、宣传栏、广告栏等。挡土墙与台阶、花坛、座椅相结合;利用地势差将挡土墙设计成叠泉、壁泉,形成动态景观。以上设计非常巧妙,既节省空间,减少费用,又有很强烈的观赏性和功能性,分散了人们对墙体的注意力,产生和谐的亲切感。
微型挡土墙造价控制:
虽然说到“微型挡土墙”的设计手段和方法很多,但它的更多的好处在于造价相对低,即便是与一小丛植物相结合,也是景观效果好,而在经济上,几乎不需要花费很大的造价。墙身通常用砖或毛石砌筑就可,表面或者需要特殊处理,或是贴面,或是拉毛,效果都不错,但造价低,又有效果,在地型合适之地,又有加倍的自然式景观效果,可以多用。而在绿地较深处,几乎不需要更多的外观处理,就是毛石砌筑,与设计上多考虑与绿化及置石的结合,效果就已经非常好。
微型挡土墙的材料运用:
挡土墙材料一般用自然山石,通常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节省费用。自然石材和贴面的质地、色彩、组合构成了挡土墙的细部美感。石材和贴面材料的选择,取决于微型挡土墙所在的空间的整体景观,原则是协调统一。人为景观为主的环境,往往用贴面,如广场。自然景观为主的环境,往往不用贴面,如自然风景区。
植物选用:
用于微型挡土墙美化修饰的攀缘植物,主要选择吸附类和钩刺类的。吸附类的藤本植物节上长出许多能分泌粘液的吸盘和胶状物的附生根,吸附在墙面上生长,如五叶地锦、凌霄、扶芳藤、蜈蚣藤等。钩刺类的攀缘植物借助枝蔓上的钩刺钩住它物向上生长,如藤本月季、野蔷薇、木香等,这类攀缘植物吸附力小,应用时需在墙面上附加固定物。也可选择不具吸盘和附生根的藤本植物,如探春、蔓性长春花、枝黄蝉等。而“微型挡土墙”其实并不象传统挡土墙那样具有局限性,在植物的选择上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制。可以个性化及多样性上灵活性选用。
不论是第一种因建筑本身造成的需要被动进行设计的景观型挡土墙,还是第二种主动设计的“微型挡土墙”,都需要更多的结合项目设计本身,采用相应的设计理念、元素、文化、场景等来诠释“景观型”、“生态型”的作用及意义。更多的考虑绿化与其它景观元素与它的有机结合,统一、协调、自然、生态、融为一体,形成序列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