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05 10:06 热度:
摘 要: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建筑工艺的不断创新与提高,高层建筑不断增多。本文着重从高层房屋建筑的混凝土施工、地基施工、模板工程、和节能设计施工四个方面对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城市拥挤、用地面积的困难,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是保证建筑质量的关键,要科学、合理的严格实施。
1、高层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控制
高层房屋建筑的体量大、工程量大,并且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据统计,
我国目前高层建筑平均建筑面积约为1.5万m2,因此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混凝土用量大,再加上施工条件复杂,施工周期长,会对混凝土的施工造成影响,所以要严格执行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保证混凝土的施工性能,达到技术标准要求的施工强度。
1.1 严格执行配料流程,控制配料比
混凝土原材料的配比的确定和执行是一项非常严格和系统的工作,要严格的按照不同的配料技术要求执行,尤其是混凝土的含水量指标一定要控制在技术规范范围内,保证混凝土综合强度,特别是坍塌度要控制在合适的使用范围内。据有关资料统计,砂的含水率增多,砂率下降2%—3%,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20%,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石子及砂土的级配影响为5%—20%;水灰比影响为多增1%,强度降低5%—10%,所以在施工中要按砂、石骨料实际含水率的变化进行施工配合比的换算,采取技术措施,保证配料称量的准确性,严格控制和执行原材料的配比。
混凝土的施工配料,除了应保证结构设计对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外,还应秉持节约水泥的原则。在特殊的情况下还应符合抗冻性、抗渗性的要求。
1.2 积极进行技术养护
混凝土在浇捣完毕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硬化,提升强度,主要是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欲使混凝土能够达到设计的强度性能,就要在混凝土混凝土浇注完毕后进行及时和充分的养护,因为混凝土的水化作用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才能形成。混凝土的养护应在浇筑完毕后12h以内进行,干硬性混凝土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立即养护,同时根据不同的水泥品种和砼确定不同的养护时间和养护方法。一般来说,在自然状态下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对抗渗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少于14天。
此外,养护人员要加强养护意识和养护责任,积极进行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2、高层房屋建筑地基施工技术
随着房屋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施工设备行业也有长足的进步,房屋高度也从二、三十米上升到了七、八十米甚至突破百米。由于高层房屋建筑的建筑主体的高度高,为了保证其整体稳定性,地基的施工技术尤其重要,如果地基处理不好,整个房屋的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规定,基础埋置深度, 天然地基时应为建筑高度的1/12,采用桩基时应为建筑高度的1/15(桩长不计在埋置深度以内),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般埋深至少在地面以下5m。高层建筑一般将地下室建成3~4层,深达20多米。深基础施工,地基处理复杂。尤其是在软土地基,基础施工方案有多种选择,对造价和工期影响很大。研究解决各种深基础开挖支护技术,是高层建筑施工的重点之一。
现在在建的高层房屋建筑形式多样,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功能需求和不断提升的审美形态,房屋建筑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化和多样化。在地基的设计和施工时要特别注意防止不同的结构主体之间产生大的沉降差异,否则会造成主楼和裙楼的整体高度差异,危及整个建筑。
3、高层房屋建筑的线性控制和施工测量
高层房屋建筑建设过程中,要进行大量的垂直施工,如何保证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建筑的垂直度,将线性施工控制在设计范围和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是高层建筑必须考虑的重点施工内容。同时,要做好施工测量工作,保证施工的准确性。
为提高房屋建设的工程进度,缩短工程建设周期,提高施工质量,现今的高层建筑多采用现浇法进行施工。在现浇法施工中,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关系到高层房屋建筑线性控制的关键环节。
3.1 模板工程的施工
模板工程的施工工艺包括模板的选材、选型、设计、制作、安装、拆除和周转等过程。模板可以保证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保持正确的形状和尺寸,从而保证建筑整体的垂直度和线性施工,同时它也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进行防护和养护的工具。模板和支架在设计和施工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保证工程整体结构和构件各部位形状、尺寸以及相对位置的正确;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能抵抗混凝土在浇筑和养护阶段的冲击,不出现变形;接缝要严密,在浇注混凝土时不漏浆;要方便周转使用,并且拆装方便,不妨碍其它工作的进行和开展。
3.2 模板的拆除
模板在房屋建筑中是结构部件,拆除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如果拆除顺序混乱或者顺序不正确,很容易造成建筑结构产生局部的凹陷甚至坍塌。
模板的拆除要遵循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的原则。拆除框架结构模板的顺序,首先是柱模板,然后是楼板底板,梁侧模板,最后梁底模板;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拆向两端。
3.3 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沉降观测控制
由于高层房屋建筑的层数多,高度高,对施工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故在工程开工前应制定好施测方案,确定好测量仪器,根据施工方案建立好施工控制网,其中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至关重要。
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点一般布置在能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及建筑物特点的并结点上,观测点位宜选在建筑物四周大角,及沿墙每10-15米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高低层建筑物的两侧,建筑物的沉降缝两侧也应设置观测点,纵横向要均匀,相邻观测点之间的间距以10-15米为宜。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对观测时间有严格要求,特别是首次测量必须按时进行,其它阶段的复测,要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者补测。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负责测量的人员要将每次的测量情况和测量结果,形成数据文件,按测量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存档保存,便于对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数据依据,及时制定改进措施。
4、高层房屋建筑的节能环保设计施工
低碳环保的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潮流趋势,节能的设计理念也逐渐被应用到建筑学上。在当今时代的背景下,高层房屋建筑要求平面类型的多样化、立面造型的个性化、立面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谐;在使用功能上设备繁多,高级装修装饰多,这些都在给节能设计和施工理念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提出了更高的质量和技术要求。
建筑节能是一项全方位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想要把建筑节能的理念贯彻到具体的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就要对建筑节能的内涵有充分的认识。在具体的设计和施工中要加强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认真执行国家相关的节能技术标准,强化节能施工的监督、检验工作,严把建筑节能质量关、实现高层建筑真正的系统化、节能化、绿色化。
参考文献:
[1] 纪晓蓉,浅析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体会,科技创新导报[J],2011,(08).
[2] 周华新,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探析,科技向导[J],2010,(27).
[3] 叶宇凡、吴建英,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