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风险、投资、合同、进度、质量、人员等多方面的工作,涉及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物资、运营等部门和单位。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5 10:06 热度:
摘要:建筑工程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风险、投资、合同、进度、质量、人员等多方面的工作,涉及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物资、运营等部门和单位。由于建筑企业自身的逐步改制和私营建筑企业越来越多,使得以往所制定的许多内部管理机制大大被削弱,建筑市场竞争从良性走向恶性,建筑管理混乱,工程事故不断,质量问题严重,建筑工程中存在相当多的管理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的总体管理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因素;措施
建筑工程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风险、投资、合同、进度、质量、人员等多方面的工作,涉及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物资、运营等部门和单位。由于建筑企业自身的逐步改制和私营建筑企业越来越多,使得以往所制定的许多内部管理机制大大被削弱,建筑市场竞争从良性走向恶性,建筑管理混乱,工程事故不断,质量问题严重,建筑工程中存在相当多的管理问题。
一、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是指:从建筑工程项目立项开始,经过招投标、整体规划、设计、工程造价、施工、竣工验收、房地产及其他建筑专业的管理,最终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实现“质量良好、成本低而效益高”的根本建设目标。目前,我国全面实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时间还比较短, 而且相对缺乏系统、专业、深入的理论研究与探讨,导致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弊端、漏洞较多,急需得到有针对性的改进与完善。总体分析,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尤为突出的重点问题之一。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要设置功能齐全的项目管理部门和机构,并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分别配备数量不等的人员,以满足工程管理中各项具体工作的要求。但是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项目为了节省人员开支,大量削减工程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数量,这就造成管理部门和人员的残缺,甚至引发了管理人员不得不身兼数职的现象。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也就无从谈起了。
2、管理制度深入性不足
近年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建筑行业主管部门逐渐加强了对建筑行业的监督与管理力度,并相继颁布和出台了一系列建筑工程管理文件和相关规定。建筑行业的相关管理制度全部是由国内著名的建筑行业专家、学者、主管部门领导、具备丰富工作经验的工程管理人员共同研究、讨论,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下来的。但是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在下发到各建筑工程单位以后,大多变成“一纸空文” ,其作用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建筑工程管理制度浮于表面、难以深入,是我国建筑行业管理工作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
二、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
从表面形式来看,我国建筑行业呈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但是国内部分建筑行业专业管理人士通过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后发现,我国建筑行业管理工作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甚至部分地区出现了“停滞”发展的状态。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客观因素
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客观因素,主要是指除建筑工程单位自身以外的一些相关机构和部门的因素。首先,政府建筑行业主管部门监督与管理的力度不足,是影响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政府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具有协助建筑工程单位加强管理的权利和义务,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难以全面实施和落实。其次,由于我国工程监理单位及监理体制的起步、发展较晚,也无形中成为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客观因素之一。监理单位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独立第三方参与者,其具有独立开展建筑工程全部项目审核与管理的权利,是有效促进建筑工程管理进步的新型体制之一,但是多数监理单位心甘情愿的被施工单位“束之高阁” ,也就失去了监理的意义和效果了。综上所述,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客观因素多是来源于外界,并且也较易得到解决。
2、主观因素
世界一切事物的发展与进步都是主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如果在人的主观意念中排斥新事物的萌发,则必将扼杀这一新事物的成长和壮大。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前景也难见光明,究其根本原因,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主观意识中排斥先进、 科学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有极大的关系。由于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坚持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他们的主观意识中认为,传统的管理方式完全可以满足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需求,无需耗时、耗力去进行修改与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主观上不支持和配合管理制度的制定、管理体制的建立、管理责任制的明确、管理任务的具体化等工作内容,我国建筑工程整体管理水平较低的现象也就不难解释了。
三、全面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的总体管理水平的措施
1、完善招投标办法
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应提倡合理竞争,按审定的工程标底取最接近标,避免建筑单位盲目压标和施工单位互相杀价,以企业所承建工程的质量、信誉、综合实力及合理报价为招投标的竞标条件。各建设主管部门应根据《建筑法》对将要投标的项目从立项、投标至开工、施工及竣工验收全过程严格实行监督管理,依法维护建筑施工企业的利益。
2、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
要把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加强工程管理的重点。企业要根据工程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在各建筑之间、对现实的和潜在的劳动力进行周密计划,有效流动,合理调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项目经理要按照动态平衡、统筹优化的原则,建立劳动力整体优化、实现劳动力供给与建筑需求最佳组合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对劳动力的分配和流向做出总体安排, 保证劳动力与建筑需求的总体平衡,并定期跟踪检查,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调整,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3、充分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建筑工程管理,必须应用计算机,计算机是企业建筑工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工程从中标到交工验收,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外,还应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施工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些建筑工程管理手段则必须依靠计算机来完成。实践证明,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是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软件的迅速发展,目前已开发出不少用于项目管理的软件以及专门用于成本控制及管理的软件,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在辅助管理人员进行设计、决策管理等方面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承包体系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挖掘内在潜力,降低消耗。应加强项目管理,促使项目的承包行为合理化、规范化。实施开支与审批领导制度,严格控制企业的管理费用、经营费用和财务费用,使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建筑工程管理也变得更加专业化,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工程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其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彩龙,吴延来,田立奇,王婧伊. 浅谈工程管理中索赔问题的研究[J]. 陕西建筑, 2010,(10) .
[2] 罗丽芬. 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J]. 科学之友, 2011,(04) .
[3] 翟金玉.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管理方法探讨[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21)
[4] 徐强. 关于建筑工程监理的问题及对策[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23)
[5] 冯星宇. 浅谈建筑设计与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