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风水术在某种意义上具备了实用思想与文化因素的双重内涵。它既是商业现象又是文化现象,既是艺术现象也是技术现象。本文探讨了风水学与居住建筑设计方面的内容。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5 10:06 热度:
摘要:风水术在某种意义上具备了实用思想与文化因素的双重内涵。它既是商业现象又是文化现象,既是艺术现象也是技术现象。本文探讨了风水学与居住建筑设计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风水学;居住;建筑设计
人生活的环境是千差万别的,它具有不平衡性。因此,存在着相对较好的、适合于人们生活的、 给人们带来方便、 幸运和隐藏着吉祥与幸福的环境, 也有相对而言比较险恶、危险、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 困扰和不吉利的环境。人们本能地要选择、建设、创造自己周围美好的环境。这就包括了建设创造城市、 村落和住宿的宅屋,选择和营造适合于人们生活的美丽、 舒适、 祥和、 吉利的生活空间。人们身临其境,生活、 生产、 工作均有方便、 舒适、 安全之感。美丽而富有特色的环境景观,还会使人们的心灵受到感染与鼓舞,使人们充满乐观向上的情绪与崇高的理想。以此为精神向导,促进事业的成功并带来光明的前途。
一、风水学
风水术实质, 不外乎是在选址方面作为准绳。此外, 风水术还是中国传统宇宙观、 自然观、 环境观、 审美观的反映,与中国的道教、 禅宗思想息息相关。也就是说,中国传统建筑环境设计思想--风水术在某种意义上具备了实用思想与文化因素的双重内涵。这实际上正符合设计在当代社会中体现出的复杂性--它既是商业现象又是文化现象,既是艺术现象也是技术现象。
二、风水学与居住建筑设计
1、住宅的选址与生活环境
中国古代风水学中包含许多选择和利用地形的构造理想环境的科学内容 ,这些理论讲究精神团聚,藏而不散 ,不冲冒四面之风 ,有屈曲纤缓的流水。比如三代之时 卜宅择其地形之善者无非一要土厚水流 ,二要负阴抱阳 ,然而 因为土厚之地 ,水尤重于其它,所以古代大至城市的兴起 ,小至民宅建设,无不与环境特别是与水有关。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有利于人民生活 ,也有利于舟揖交通 ,特别是住宅建筑更与地形、日照 、地下水位及建筑美学等等关系密切。如遇禁忌之处 ,则有补救之方。人们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长期观察中,逐渐认识到各种类型的地形地貌等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总结出一套人与自然相适应而协调发展的经验 。在实践中,这些经验指导着人们选取良好的地理环境和改善不良的环境来营宅立邑,为人们创造和获得富裕生活莫定了客观物质条件,所以国人素有 “风水宝地”和“人杰地灵”之说。
自然条件好的地方,则会促进人的健康以及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子孙昌盛”在合情合理之中。譬如明代时的江南地区,继承和发展了宋代的经济繁荣 ,山明水秀的自然景观 ,丰厚湿润的水土气候条件等,孕育了众多的文人志士。明代的二百多名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江南竟占50%以上,出现了 “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蔽”的繁荣景象,这除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因素外 ,肯定还与江南美丽的自然环境有关。除了基址的选择外 ,风水学还重视住宅周围的环境布局与住宅内的空间构成,虽采用封闭型 ,但却十分注意取得人与自然的谐合关系,使自然山川和建筑、绿化的景观取得优美的背景、烘衬 、层次 、轮廓以及借景、对景诸效果 ,风水学认为住宅四周应有 “四灵” ,即宅左有流水(谓青龙),右有长道(谓白虎),前有水池(谓朱雀),后靠丘陵(谓玄武),此为最佳宅地。至于室内空间,明堂应宽敞,厅堂门庞应先定位 ,东厢西塾要对称协调。的确 ,在建筑外部空间设计及环境景观规划上,中国的城市、宫殿 、寺观 、陵寝、住宅、园林等建筑在风水理论的指导下,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现代科学也证实了风水学所要求的生态环境,关系人类的生存与健康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特别是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
今天,重视住宅 “风水” ,创造优美宜人的人工生态环境,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作用。比如,居住区应为居民创造赏心悦目的景观 ,广植树木 、花草、造山理水 ,结合地形营造自然式景观 ,创造富有情趣的生态居住环境 。小鸟的欢唱和栖息,绿色花园中的小桥曲径 ,使人们仿佛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由于我国各地气候冷暖、干湿 、雨旱、大风、沙暴等都有很大差异。因此 ,房屋建筑就要适应当地气候并尽可能地改善不利气候条件 ,创造舒适的室内工作和生活环境。比如 ,炎热地区需要考虑通风 、遮阳、隔热、降温… … ,寒冷地区需要采暖 、防寒、保温 … … ;沿海地区要防台风 、潮湿、积水… …;西北地区要防风沙;
高原地区则要尽量避免强烈的日照和改善干燥的气候(小范围内)等 ,这些是宏观选址要考虑的 ,但还要注重具体地点的气候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处理 ,科学地选择和改善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居住环境。
2、住宅的朝向、间距
风水学着重阳光、空气、水分等人类生存的三大要素。风水师们非常重视住宅的朝向和日照 ,常常追求“向阳府第” ,而嘱人莫住“背阴之宅” 。风水书中说 “何知人家有福分,三阳开泰直射中” 、 “何知人家得长寿,迎天沐日无优愁” 。还强调山墙应如何如何,院墙应如何如何等,这些除了争取好的住宅日照,改善住房的卫生条件外,还对保持住宅的气温有极大关系。实际上,在我们所作的最大民居调查中,绝大多数住宅的朝向及布局 ,还是以气候,地形地貌、使用功能等物质功利要素为主要依据而确定的。取便是在风水盛行的地区,当宅主命卦吉方朝向与建筑物质功利朝向发生冲突时,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将大门朝向吉方开,或者采取一些“厌胜 ”与“避邪 ”的简单措施。住宅采光如何,主要取决于朝向。朝向不当,即使没有前排建筑物的遮挡或者朝向对,而南向房前被大树遮盖,室内也不会有理想的日照。根据室内日照和通风,根据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考虑,住宅朝向以南向为佳,冬夏受益。原因在于太阳的运行规律,使冬季的太阳可以最大限度地射入室内 夏季光线方向陡,室内日照时间短、深度小,能避免阳光曝晒。但是,不可能所有住宅都建成坐北朝南,即使一家一户,有时也难免有东西向房间。为了避免日晒,东西向住宅可用锯齿形墙面,或用花格遮饰板等手法 。
在风水学中对风是忌讳的,但这仅指对人体危害较大的风速较大的风而已,并不是完全不要风,只是“风 ”要“藏” ,缓慢的气流在住宅中还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住宅的照壁、屏风等的作用之一是使快速的气流变得缓慢下来,穿堂风在我们祖先的建筑典籍中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家中老弱妇孺经穿堂风一吹是会生病或使原有病情加重,有时甚至危及生命。因而穿堂风往往被视为妖风、怪风、邪风 ,惟恐避之不及。比如,广州的西关大屋,其后墙一般习惯都不开窗,除挡北风和避免视线干扰外,还与风水怕“散气”、 “漏财”的思想有关。建筑师在住宅门窗与方向的设计上通常要避免穿堂风的形成,但是对穿堂风也要一分为二。华南、江南一带大中城市中热岛效应使居民夏天高温难耐,穿堂风能带给人们凉爽舒适,但最好不要在开门开窗时让穿堂风劲吹而毫无遮挡。总之,建筑朝向的选择,涉及到当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建筑用地情况等,必须全面考虑,并力图使建筑朝向好的景观。选择总原则是 在节约用地的前提下,要满足冬季能争取较多的日照,夏季避免过多的日晒,并有利于自然通风的要求,结合各种设计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合理建筑朝向的范围,以满足住户的要求。
3、取其精华,弃其糟柏----对待风术学的正确态度
风水学具有科学和迷信两重性并存的特点, 风水学绝不等于迷信,否则 ,岂不是说我们迄今所能见到的名胜古迹(包括古代传统建筑)统统都是在迷信指导下兴建的。凤水学中的 “相宅术”切合建筑实用部分占主导 ,实质是对古代建房经验的总结 ,其中有不少值得肯定的科学成份,因此直到近代我国各地的民居建筑中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风水学的理论。诚然,风水学中也有不少的封建迷信内容。为了迎合人们普遍存在的趋吉避凶 、招财进宝的心态,一些风水师依靠玩弄阴阳术数把戏 ,编织了许多玄而又玄的谎言和巫术笼罩在它的上面,尤其是荒谬地认为陵墓的选址、择地 、方位、布局将决定其子孙后代的命运,使本来具有朴素科学原理的东西变成了神秘莫测的骗局 ,使迷信代替了科学,以花言巧语来骗取人们的钱财。这些由始至终都是人为捏造的,是唯心主义在建筑学上的表现,所以结果也必然是荒诞不经的 。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既不能因风水学有科学成分就全部继承下来,也不能因其含有迷信成份而把这打入冷宫,而应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评判 ,继承发扬光大其科学成分,批判摒弃其迷信糟粕部分,将风水学纳人建筑环境学的范围 ,使其为建筑设计(尤其是改善居住环境)服务。
参考文献:
[1] 郭云霞. 风水学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J]. 陕西建筑, 2007,(01) .
[2] 马红涛. 住宅的风水说[J]. 吉林建筑设计, 2001,(02) .
[3] 茂柏. 家居常见的风水大忌[J]. 武汉建设, 2007,(02) .
[4] 奚阔达,邹海鹏. 论建筑风水与建筑设计[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8) .
[5] 穆伟,苑琳. 风水学在建筑学中的应用[J]. 职业, 201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