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产品是在很短的时间内,3年或5年时间建成完成50年或100年(设计年限)使用功能的特殊产品,倘若质量有失是要用50年或100年的代价来偿还。因此,全面提升工程品质尤为重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5 10:06 热度:
摘要:建筑产品是在很短的时间内,3年或5年时间建成完成50年或100年(设计年限)使用功能的特殊产品,倘若质量有失是要用50年或100年的代价来偿还。因此,全面提升工程品质尤为重要。
关键字:高层建筑 质量控制
在城市用地日益紧缺现状下高层建筑近年来得到迅猛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青睐,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但作为钢混高层建筑与其他砖混,钢结构等类型相比存在一定的复杂性,这就要求高层建筑在设计和施工中控制质量尤为重要。建筑产品是一件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商品,简言之,手工艺品。手工艺品与机械化生产品相比更易出现误差。我国不缺乏建筑规范,规范即对于某一工程作业或者行为进行定性的信息规定。主要是因为无法精准定量而形成的标准,所以被称为规范。然而施工质量如何接近规范,是工程建设者应思索的问题。目前权威数据表明我国平均建筑寿命为25-30年,国外要高很多,当然除了施工质量因素外,建筑材料品质与国外尚有较大的差距也是原因之一,比如钢筋,欧洲常用的钢筋强度为500Mpa,美国为550Mpa,而我国为400Mpa。不能一味埋怨材料品质,材料品质高低与我国国情是有关系的,如何提高施工阶段工程质量才是关键。
建筑产品是在很短的时间内,3年或5年时间建成完成50年或100年(设计年限)使用功能的特殊产品。 倘若施工质量有失是要用50年或100年的代价来偿还。建筑产品有着特殊的极端性,因为创造者不是伟大的发明家,高学历人才而是工人,同时它又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和大宗商品,价值巨大,所以,做好工程质量这件事并不容易。如何控制好工程质量,不能够只对工人要求太高,看一看哪一个城市的建设都离不了他们的身影,可谓贡献巨大。但现阶段工人主观能动性和知识技能又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也就决定了对他们要求无法苛刻。但工程管理者则不一样,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及创新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期高效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所以,管理的定义也决定了工程管理者的角色至关重要。作为工程管理者首当要具备以下素质:一、熟悉建筑规范,包括建筑,结构、施工等 。二、丰富的经验。施工应以规范为指引,规范化操作,不能盲用经验指导一切,没有规范支持的经验终究得不偿失。 理论知识丰富,没有施工经验,寸步难行。如何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越来越反应是否成为一个优秀管理者的重要指标。施工往往是对规范的打折,这是允许的,现阶段规范作为标杆,完全达到是有难度的,但如何才能无限接近规范,如何在关键问题上予以正确的把握甚为重要。高层建筑中笔者粗略总结有以下几个大的方面。
地基基础部分,地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承载上部所有荷载,必须满足承载能力的计算要求,高层建筑通常为桩基或深基础,设计中必须满足地基基础稳定性的要求,在地震区基础埋置深度不应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施工把握好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计算保温层的厚度,采取有效地的保温措施,防止因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开裂现象,集水坑等因几何形状的改变而产生应力集中部位,侧板厚度及加强措施应到位,以免因上部荷载逐渐增加产生破坏。基础地下室墙体钢筋应注意水平筋放在竖向筋的内侧, 因地下室外墙部分受到回填土的侧压力作用,抗弯为主要矛盾抗剪为次要矛盾。竖向受力筋为抗弯钢筋,因此把水平筋放在竖向筋内侧增大截面有效高度H0,从而增大截面抵抗弯矩。
主体部分,主体部分其实是相对简单的一个部分,尤为普通高层标准层大多变化不大。但仍要控制好以下方面的工作。1、加强区,设计规范规定加强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的1\8和底部二层二者的较大值,且不大于15米,因此要严格控制加强区的高度,构件几何尺寸和配筋在此部位都出现变化。墙体钢筋应注意对保护层的控制,钢筋保护层都很熟悉,但不够重视,实际上墙体钢筋保护层厚度尤为重要,上面提到我国建筑平均寿命25-30年,大都在使用年限内不能很好的完成使用功能。因素之一,既是对钢筋保护层控制不到位,在施工中出现墙体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大或偏小现象,对结构都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钢筋保护层过小甚至漏筋无保护层致使钢筋长时间暴露在大气中产生锈蚀,钢筋保护层过大特别是在成型拉筋另一端的时候极易缩小钢筋的骨架,增大保护层厚度,这种做法同样危险,减小了截面有效高度H0,减弱了截面的抗弯能力。
梁板筋,板筋中的重要一点为负弯矩筋的位置,在施工中因负弯矩筋直径小,浇筑过程中极易被踩踏变形致使截面构件在负弯矩处出现裂缝。梁筋通常为二排或三排筋放置不到位而影响受力,原则上保证一个钢筋直径间距。梁柱节点处钢筋很重要,通过对地震之后房屋破坏研究发现损坏的房屋大都在梁柱节点处首先出现结构破坏。因此,梁柱节点处钢筋放置特别为箍筋的放置务必到位。
有关刚筋锚固的问题,应优先用平直段锚固,钢筋锚固长度中水平段的锚固作用巨大,弯折后锚固长度大打折扣,实际证明弯折后的锚固效果不及水平段的70%,承受静力结构荷载的情况下,水平段粘结力起主导作用,所以钢筋锚固优先采用水平段直锚,当水平段不能满足锚固长度的规范要求时,根据情况采取弯锚以补足要求的长度。另外,构件内的锚固尽量在本构件内部完成,当本构件锚固确实不足以满足锚固长度的的规范要求时,再被迫进入其它构件锚固,以补足锚固长度,因为构件本身的钢筋锚固长度应该是在自己的内部解决为主,如果进入其他构件锚固会造成其他构件内部钢筋密集,混凝土难浇筑,难振捣等方面问题和其他的内部钢筋也会有位置打架的可能,所以应尽量避免。
有关钢筋穿序的问题,在工地现场中,纵横交错的几个方向的钢筋经常出现因争位置出现打架的现象,如何解决?其实如果有清晰的结构概念,不是很复杂的问题。大的原则就是次要的让位主要的,问题转化为那个方向钢筋更重要,确保那个方向重要位置钢筋不失,例如,主梁和次梁上筋也不可避免的有这种冲突。人们普遍认为,次梁穿在主梁上,主梁托着次梁,这种概念是表象的也是不对的,实际上是在与混凝土共同作用受拉或受压,只是因为主梁比次梁重要,优先保证主梁位置,使主梁所有的有效高度最大化。所以,次梁的上筋要让位于主梁上筋,具体做法为次梁上筋快到位置时,向下做1:6斜坡绕过主梁上筋后,再做1.6斜坡回位。
屋面部分砌体施工,因屋面部分女儿墙砌体,飘架砌体等属建筑物末端,若砌体过多或砌体质量不高,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易发生鞭端效应,致使砌体被甩出楼体,发生质量事故。二次结构部分,近年出现施工单位为图施工方便在做主体施工阶段时构造柱便和主体一次完成浇筑,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改变了主体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是危险的做法。
裂缝问题,裂缝分为结构性裂缝和构造性裂缝。结构性裂缝是构件的强度和刚度不足,裂缝宽度失去控制而引起的较为规律的严重裂缝,危及结构安全。构造性裂缝是指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足够,由于施工、材料、温度等原因而引起的无规律的、不太严重的裂缝,此类裂缝不影响结构安全。结构性裂缝在高层建筑也会出现,负筋失去位置及在混凝土未达到规范要求强度前,便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吊装建筑材料等重物挠动混凝土等使楼板出现裂缝。对混凝土结构寿命都产生极大影响。
以上为笔者在工程管理中的几点粗浅的认识,因篇幅局限不多赘述。随着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管理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相信在未来的建筑施工中质量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涌现出精品工程,使我国建筑事业迈向更高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