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影响内河航运发展的重要因素展开论述,分析其对航运发展的影响与相互关系,结合科技进步与持续化发展战略制定合理规划与利用途径,促进航运事业发展。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5 10:06 热度:
摘要:针对影响内河航运发展的重要因素展开论述,分析其对航运发展的影响与相互关系,结合科技进步与持续化发展战略制定合理规划与利用途径,促进航运事业发展。
关键字:内河航运;港口规划;航道岸线;信息化
内河航运在我国社会经济和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内河航运具有运输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节省土地与能源等自然资源的特点,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突出的优势。但是,与其他运输方式发展相比,我国内河航运发展相对滞后,内河航运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依然存在。因此,深入研究内河航运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对加快政府航运主管部门职能转变,促进内河航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河航运系统中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港口、船舶和航道,航运的发展必然是航运系统各要素共同协调发展的结果。岸线规划是指导编制港口规划的纲领性文件,港口规划是针对影响港口发展的主要因素所进行的规划。运输船舶是航运的主体,是影响水运质量、价格、竞争能力的直接因素。
一、合理制定港口规划
港口总体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充实和完善。港口发展最终体现在港口的规模和能力上,而港口总体规划是对港口发展建设轮廓的描述和对未来建设项目的安排。港口总体规划一方面要体现港口与社会经济环境、与港区自然条件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全面反映港口水陆域布置和配套设施建设方案。
为了充分发挥港口功能,不仅要完善港口管理体制,根据港口法实现依法治港,强化港口管理,还要进一步加大港口技术改造力度,改进装卸工艺,更新港机设备,建设高效、优质、安全、有一定规模的港口,来改变货运装卸速度慢、货损货差大、装卸成本高的落后状况。重视交通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加快港口与公路、铁路的衔接配套建设,强化水陆运输衔接,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互为补充作用。
处于京杭运河苏鲁交界的枣庄航段,运河主航道为国家三级标准航道,交通便利,能源和水资源条件非常丰富,港航经济发展迅速,是全国文明样板航道。根据港口腹地内矿产资源分布情况、集输运条件和运输需求,以规模化、集约化为目标,以发展大港口、改造中等港口、淘汰小港口为原则,在枣庄辖区规划布置了各具特色的四大港区:
薛城港区――件杂资源丰富、集装箱生成量大,突出件杂、集装箱运输特色;
滕州港区――煤炭资源的重要产地,突出煤炭运输特色;
台儿庄港――港口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突出综合运输特色;
峄城港――水泥、矿建材料运输为主,以水泥运输为特色。
该规划充分体现了港城、港航一体化发展原则,既做到了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港为市用,市以港兴;也实现了航运促进港口的发展、港口保障航运的拓展。
二、优化营运船舶结构
船舶是航运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选择技术上先进、营运上经济合理的船型及船舶运输方案,对于不断提高船舶运输效率,促进船舶运输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内河航运系统的发展规划,如港口的合理布局、航道治理、船舶发展规模等提供技术经济依据,为制定船舶技术政策、制订船舶科研计划和科研方向,提供重要依据。要加大船舶船型、船舶动力机型、船舶配套设备系列的技术开发力度,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低耗、高效、安全新型船,不断提高内河运输装备水平。
针对我国内河运输船舶存在技术性差、安全隐患突出、船型杂乱等问题,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工程于2003年3月开始启动。标准船型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安全、环保、经济、美观”,旨在促进船舶技术进步和航运结构调整,保护运河水环境,提供水上交通安全保障,提高航道和船闸等通航设施利用率。同时,船型标准化的推广,不仅可以提高航道、船闸通过能力和船舶的营运效率,保障运输生产安全和船舶污染水域,有利于建立有序的船舶运输市场,还可以促进内河船舶大型化,优化运力结构。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示范工程的实施,还有利于确保国家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
作为京杭运河的重要航段,枣庄辖区船舶管理坚持“控制总量、优化结构、鼓励更新、有序发展”的原则,严格控制运力规模,优化营运船舶结构,对新增船舶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优先准入节能环保和载重量大的标准化投入营运,促进运输船舶系列化、标准化。在加快各港口集装箱装卸设备和专用码头建设的同时,有计划地发内河集装箱运输船、散装货专用船和高速客运船及旅游船等营运船舶,实现与港口发展相配套,扩大专业化运输规模。
三、加强内河岸线利用与管理
在理顺港口管理体制、健全内部管理机制的前提下,适合建港的岸线是否充足将越来越成为制约港口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水陆域条件俱佳的优良岸线是建设港口的基本条件,是保证港口与其他航运要素协调发展的前提,也是保证内河航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对航道岸线的管理,对深化和落实水资源综合利用,保护和有序利用航道岸线,提高航道岸线利用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保障内河航运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水运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京杭运河枣庄段水量充足,可常年达到三级航道标准,通过改造升级,可常年达到二级航道标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将使运河水位抬高,通航条件将进一步改善,岸线开发利用的条件非常优越。结合航道岸线的实际情况,依据以下原则对辖区岸线进行开发利用:
1、 集约利用、纵深发展的原则。集约开发港口、工业、仓储等生产性岸线,以港口和园区为发射源,引导产业向陆域纵深发展,限制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低的生产企业贴岸布局,提高岸线开发的投资强调和利用效率。
2、 远近结合、合理布局的原则。要坚持有序开发,近期和远期开发相结合。韩庄运河北岸岸线利用率较高,但南岸还没有充分开发利用,要统筹考虑上下游和南北岸的协调发展。
3、 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根据沿运岸线的资源条件,因地制宜,统筹开发,合理利用。对于深水岸线,建设与岸线条件相适应的港口码头;对于浅水岸线,要优先考虑休闲娱乐和旅游业的发展。
4、 坚持综合利用、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岸线用地置换调整不合理占用和低效率利用,发展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产业,促进贴岸产业布局的集中。整合不合理的岸线是提高利用效率的有效办法,也可以保证岸线的整体利用优势,保护岸线的资源和环境。
5、 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岸线开发利用时,要保障防洪安全、航运畅通,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洪水防治、航运疏浚,提高沿运地区人居环境。如滕州的微山湖红荷湿地旅游区是北方罕见的湿地生态资源,是岸线环境保护的重要对象。
四、加快内河航运信息化建设
航道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完善内河航运发展的软件条件,是利用现代化的手段, 为航道的监控、船舶的指挥、应急救援、智能通航管理等的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保障航道安全畅通等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为提高管理水平提供最好的信息环境,并最终建成数字化、现代化的港航管理格局;是实现动态监控、船舶定位信息交流,确保航运安全、畅通,提高船舶的平均载货量和经济效益有效手段。
航运事业信息化发展目标是加快航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安全保障、综合物流、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应用,在实现航道信息数字化的基础上,建立覆盖船舶、船闸、航道等各类信息的信息采集交换网络体系,实现航道信息动态监控、船舶实时动态监控及综合指挥、智能通航、电子航道图的服务体系,为航运管理机构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管理和服务手段。
五、展望与总结
内河航运对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内河运输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航运界共识。所以,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合理规划利用港口、航道岸线等航运基本要素,充分发挥内河水运在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方面的优势。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不断加大在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内河航运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通过科技兴航等一系列政策的推行,内河航运蕴涵的潜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内河航运发展将逐步焕发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 蒋惠园 江苏省内河航运的合理定位 《航海技术》 2004.2
2、 杨大鸣等 内河航运规划体系及其关系研究 《交通科技》 2003.3
3、 袁其军 拓展内河航运发展 《水运管理》 2003.3
4、 陈虹 欧洲内河航运对发展我国内河航运的启示 《水运工程》 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