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客户服务: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合作/咨询),173-0411-9111/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微信:543646
上一张 下一张

河道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摘要:根据后横港工程案例从混凝土配制、浇注等方面介绍了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施工方法,严格查验每道工序,确保工程质量。

4006-054-001 立即咨询

河道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发布时间:2022-10-05 10:06 热度:

河道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摘要:根据后横港工程案例从混凝土配制、浇注等方面介绍了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施工方法,严格查验每道工序,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浇注;

  钻孔灌注桩已广泛应用于港口、河道等工程建设,在此类工程建设中常需要进行水下浇注混凝土。而成桩质量问题大多集中在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若处理不当, 则易造成断桩事故。成桩阶段发生的质量问题主要与下列四方面有关: (1)混凝土的质量;(2)成孔质量;(3)水下导管的控制;(4)混凝土的顶升阻力及其它外界条件。

  一、混凝土的配制及性能要求

  水下混凝土质量的好坏, 其关键是混凝土的配制。除要求检查水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外, 还应检查以下几点是否符合施工要求:

  (1) 水泥可选用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普通水泥或硅酸盐水泥, 使用矿渣水泥时应采取防离析措施。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宜早于2.5h, 水泥的强度等级应≥42.5R,水泥用量不得小于370kg/m。

  (2) 粗集料, 不宜采用单级配碎石, 集料的最大粒径应不大于导管内径的1/6~1/8和钢筋最小净距的1/4, 同时应>40mm。泵送砼应≤30mm, 扁平状含量不应超过规范规定值。

  (3) 细集料宜采用集配良好的中砂。为使混凝土有良好的和易性, 混凝土的含砂率宜采用40%~50%。水下混凝土的水灰比可选用0.5~0.6。根据强度要求和选用水泥品种与标号及施工中是否使用外加剂等, 可适当增大或减小水灰比。水灰比的确定必须经过试验, 以保证符合设计的试配强度和满足施工规定的和易性。

  (4) 根据预定的混凝土灌注时间、气温、水泥种类、缓凝剂的性能等试验决定混凝土掺加缓凝剂的品种和比例, 要做到真正达到延长混凝土初凝时间和保证混凝土强度的目的。同时注意使用缓凝剂的品种和用量对钢筋的腐蚀作用。

  (5) 由于水下混凝土的整平和密实是靠混凝土自重下沉来完成的, 因此, 水下混凝土应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粘聚性。为使混凝土的和易性满足施工工艺技术要求, 一般要求坍落度控制在180~220mm, 施工开始时可略小, 结束时酌量放大, 以使混凝土表面能自动坍平。

  (6) 水下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 当水下混凝土的强度高时, 其耐久性也好。水下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的标号、水泥及水的用量、粗集料的种类和性质及有无掺用外加剂等。根据有关资料和实践证明, 水下施工混凝土成品强度要比在空气中的低。用取芯法取样检验, 水下混凝土强度约为混凝土标准强度的80%左右, 一般水下混凝土强度为空气中的50%~90%。因此, 水下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应高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的20%~30%。这一点应有足够的认识和充分的估计, 这也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有效措施。

  二、机械设备检修与试压

  机械设备的完好、配套, 是保证水下混凝土灌注质量的基本前提。机械设备的检查重点在于:

  (1) 钻孔桩灌注混凝土施工中, 工地应备有性能良好的备用发电机, 防止断电而延误灌注时间, 甚至造成断桩事故。

  (2) 搅拌站要满足混凝土连续灌注和控制灌注时间的需要。混凝土搅拌机每次使用前应进行认真的检查维修, 确保灌注期间的正常使用。混凝土拌和机宜采用强制式, 其容量应≥400L。

  (3) 水下混凝土一般用钢导管灌注, 导管内径为200~350mm, 可根据桩径大小而定。导管使用前必须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 不得用压气试压。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应小于孔内水深1.3倍的压力, 也不应大于导管壁和焊缝可能承受灌注混凝土时最大内压力p的1.3倍, 可按式(1)计算:

  p= γchc- γw H w (1)

  式中: p:导管可能承受的最大内压力, kPa;

  γc:混凝土拌和物的重度, 一般取24kN/m3;

  hc :导管内混凝土柱最大高度, m, 以导管全长或预计的最大高度计;

  γw:桩孔内水或泥浆的重度, kN/m3;

  Hw:桩孔内水或泥浆的深度, m。

  (4) 钻孔机带爬斗或起重机配吊斗提灌混凝土, 以及其他有关灌注机具, 用前都要进行检查, 确认可靠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灌注。

  三、成孔检测

  钻孔深度达到设计标高后, 应根据钻进方法对孔深、孔径、孔位及倾斜度等项目进行检查, 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后, 方可进行清孔;清孔方法有换浆、抽浆、掏渣、空压机喷射、砂浆置换等多种, 不论采用何种方法, 必须保证孔内水头, 避免坍孔;清孔后应从孔底提取泥浆试样, 进行性能指标试验, 试验结果应符合规范的相关规定。灌注水下混凝土前, 要严格测量孔底沉渣厚度,保证其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四、水下混凝土的灌注

  灌注水下混凝土是钻孔桩施工的重要工序, 在灌注混凝土前及灌注过程中, 应重点检查以下几个方面:

  (1) 钢筋笼加工及安装要准确、坚固, 下孔时分节焊接要竖直, 笼和桩孔的中心要对应, 并设置定位筋, 牢固定位。特别是设计未放到孔底的钢筋笼, 要注意吊环与吊钩的强度及牢固性。一根桩的钢筋笼若因焊接不竖直或缩孔等原因下不去, 必须查明原因, 进行处理后再下笼, 严禁冲击下放。

  (2) 灌注混凝土前, 应再次测量孔底沉渣厚度、泥浆含砂率和泥浆比重, 做到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深不小于1. 0m 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 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可按式(2)计算:

  Vs ≥(πD2/4)·(H 1+ H 2)+(πd2/4)·h1 (2)

  式中: V s: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 m3;

  D:桩孔直径, m;

  H 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 一般为0.4m;

  H 2:导管初次埋深, m;

  D:导管内径, m;

  h1: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深H 2时, 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或泥浆) 压力所需的高度(m), 即h1= Hwγw/γc ;

  Hw、γw 、γc --意义同式(1) 。

  (3)灌注混凝土的第一步是在导管中下入球塞, 球塞初始位置应是其顶面与导管内的泥浆液面平齐, 低于液面, 则倒入的混凝土会有泥浆, 高于液面, 会产生气阻或形成高压气囊而破坏导管接头的密封圈造成泥浆泄漏。

  第二步是倒入少量水泥砂浆, 数量视桩径而定, 缓缓下放球塞使砂浆全部进入导管内, 停止下放球塞并向孔口料斗内倒满混凝土, 待吊运料斗也装满并吊至孔口料斗上方后, 剪断固定球塞的铁丝, 开始灌注首批混凝土。吊运料斗内的混凝土放完后,继续装料、向孔口料斗内倒料, 倒料过程中, 要控制倒料速度, 避免满管下放, 而在导管内形成气囊。为防止灌注过程混凝土冲击钢筋笼上升, 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约1.0m时, 应降低灌注速度。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上升至骨架底部约4.0m, 提升导管, 使导管下口高于骨架底部2.0m以上, 即可恢复正常的灌注速度。混凝土面探测锤重随孔的深度而定, 但应≥4kg 。

  (4)为了正确控制导管埋深, 必须不断测量混凝土面的上升位置, 草率拆导管可能将导管下口拔出混凝土面或是埋深太小,再次灌注时易冲翻混凝土面, 造成夹泥甚至断桩。埋深应控制在2~6m。在掺缓凝剂、灌注速度快、起重能力足够的条件下, 可酌情加大埋深, 减少拆管次数。拆出导管的时间要短, 一般控制在15min以内。

  (5)在灌注将结束时, 由于导管内混凝土柱高度小, 管内压力降低, 而导管外的泥浆及所含的渣土稠度增加, 相对密度增大。若在此时出现混凝土顶升困难, 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 并掏出部分沉淀土, 使灌注顺利进行。拔出最后一段长导管时, 应缓慢进行, 以防桩顶沉淀的泥浆沿导管外壁挤入混凝土内形成夹泥。

  (6)为了保证桩顶质量, 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高出一定高度(0.5~1.0m)。为减少以后凿除桩头的工作量,待灌注结束后,及时清除多余的一段桩头,但应保留0.1~0.2m,以便随后修凿,浇筑墩台或承台。

  (7) 混凝土应连续浇注。浇注水下混凝土应对混凝土的拌制能力、运输时间、运途长短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以防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出现长时间突然中断情况, 造成质量事故。

  五、结语

  围绕工程特点,积极开展TQC普及教育,每道工序必须按有关规定的隐蔽工程及技术复核项目认真查验,坚持优良标准控制,加强监督,使每道工序都处于受控状态,确保工程质量创优。

  参考文献

  [1]崔国涛,颜庆祥.预防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堵管的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6.

  [2]高瞻,刘文猛,卢晓东.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常见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J]. 现代交通技术,2005.



河道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SCI学术指导


河道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公司地址: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科技创业大厦19层 运营中心:大连市沙河口区金盾路127号 研发中心:大连市西岗区大工西岗科创产业园10层 邮政编码:116029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微信咨询:543646 业务咨询、合作:159-9855-7370(同微信) / 173-0411-9111 电子邮件:Djy@Jiqunzhihui.com
集群智慧®为我公司注册商标,在商标国际分类第1、7、9、11、20、30、35、36、37、38、40、41、42、44、45类用途中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侵权删除:2544906@QQ.com
本企业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信用等级AAA级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本站部分服务由本平台认可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如服务的质量有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我平台反馈,我们将及时为您解决,平台保障用户的全部权益不受任何损害。
请认准本站网址(www.jiqunzhihui.org.cn),推荐百度搜索“集群智慧云科服”直达本站。
版权所有:大连集群智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ICP备案:辽ICP备202101033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EDI证:辽B2-20230179 D-U-N-S邓白氏全球编码:620550735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