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05 10:06 热度:
摘 要:党的十七大站在全球的战略高度,针对我国生态环境存在的严峻问题,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使我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公路建设必然会破坏生态环境,如何面对公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这是摆在我们广大公路行业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重大而特殊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公路建设 环境保护 问题 措施
一、环境保护定义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
二、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内容
公路建设环境保护由两项基本工作组成:一是因修建或改建公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二是在公路建设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注意凸显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使公路在运输功能发挥的同时,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最小。
三、公路建设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公路建设必然影响环境,主要有:选线不当会破坏沿线生态环境;防护不当会造成水土流失;公路带状延伸会破坏路域的自然风貌,造成环境损失;公路施工造成环境污染;公路通车营运期间,车辆产生的噪声、排放的尾气及扬尘对沿线造成环境污染。
四、公路建设环保功能
一般情况下,—条公路如果严格按照现行公路工程设计标准及《交通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进行设计,按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就可以起到对路域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并能够对社会环境进行调整和完善。
公路建设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归纳如下:
1)路基工程在施工及竣工后,结合造地还田与疏导排水,各部分相互协调配套,可使工程稳定坚固,外观顺适优美,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2)路面工程对路基起保护作用,同时也起着防尘、防水,保护公路沿线环境不被污染的作用。
3)桥梁涵洞工程设计与施工中重视对路域景观环境的影响,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4)排水工程对公路工程的整体性和稳固性有特殊的作用,可以防止路基路面水及水中含有的油污、有害元素自接进入周边城区,避免直接污染。
5)其它工程(通常包括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公路工程的沿线市政设施以及公路绿化等),特别是公路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行车环境,还可以起到美化路容,优化环境的作用。
五、公路建设各阶段环保措施
公路建设的不同阶段,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环保工作的重点不同,所采取的措施必须具有针对性。
针对实际工作需要,现结合国家目前的环保法规对公路建设施工阶段、营运期采取的环保措施分述如下:
(一)、施工阶段环保措施
生态环保
生态环保最主要是对公路进行绿化美化,绿化美化不仅可协调公路与周围环境景观的关系,而且可以营造出宜人的生活、工作环境,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公路的环境质量。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稳固路基,保护路面
由于现代公路劈山、填挖方数量大,破坏了原有生态环境。在路肩上或边坡上植树、栽花种草,植物根系可以固着土壤、涵养水源,减少坡地迳流,降低雨水冲刷路基的危害,在高填方路段,这种作用更加明显。同时,植物在它的生命活动中,除了利用太阳的光和热以外,还可以吸收周围空气中的能量,这样可以调节路面温度与湿度,对防止路面老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2、诱导交通,安全行车
a、可以通过视线诱导来指示驾驶员公路前进的方向。尤其是在竖曲线顶部等路线走向不明了地段,可以使路线走向变得十分明显,如果在一些城际间的干线公路上,以树种或种植方式的变化表达所辖界限的更换,不仅可作为醒目的标志,又可起到诱导交通和提高自然情趣的作用,有利于驾驶员的安全行车。
?b、防眩作用。白天,树荫可以遮挡阳光,减少阳光对司机产生的眩光,晚上位于中央分隔带上的树木、矮篱等,可以有效的防止对向车辆在大灯照射所产生的眩光,防止由于眩目所产生的交通危险。?
c、调节明暗变化。在车辆驶入光线很差的隧道中时,由于人的眼睛不能立即适应明暗的变化,往往会产生短暂的视觉障碍,在隧道两侧种植一些树木,利用树荫来调节隧道内外的明暗强度,对行车安全十分有利。
d、对车辆及驾驶员产生保护。车辆与路外物体发生碰撞时,公路两侧的树木可以有效的降低车辆及驾驶员受损害的程度,尤其是在山区等地形险要路段,行道树成为保护生命财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3、修饰公路环境
在公路防护网内用花草、树木进行绿化装点,可以对一些造型不美,多年受损的防护网、桥梁、涵洞、挡土墙等有碍观瞻的公路建筑物起到“遮丑”作用。同时,四季常青的树木以及点缀其间的各种花草,可以产生与自然交融,气势壮观的感觉,给人们以优美、舒适的享受,一路体验“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游”的优美意境。
4、减少环境污染干扰
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可以保持空气清新。同时,公路两旁的树木对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有害物质有强烈的吸收和净化作用。
a、 噪声防治
在环保工作中,对噪声污染的防治不容忽视。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m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要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学校、单位协商,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施减小施工噪声对教学和工作的干扰。另外,要加强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并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
b、大气污染防护
公路施工中对大气造成的污染也很严重,要进行积极的防备。第一、公路施工的堆料场、拌和站应设在空旷地区,在200m范围内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第二、沥青路面施工时,沥青混凝土拌和站要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不采用开敞式、半封闭式的沥青加热工艺。第三、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运输粉状材料要加以遮盖。
c、水污染防治
公路施工时要注意对周围环境中水源、水渠的污染。第一、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雨水将其冲刷进入水体。第二、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要集中处理,不能直接排入水中。第三、对桥梁施工机械严格进行检查,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中。
(二)、营运期环保措施
1、交通噪声防治
1)对公路附近的学校、工厂和其他单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噪声防治措施,如修建高围墙、设置声屏障、临路两侧密集植树绿化、建筑物设置双层窗或封闭外走廊等。
2)附近有学校的路段两端设置禁止鸣笛标志。
3)加强交通管理,在公路主要出入口设置噪声监控站,禁止噪声过大的车辆上路。
2、大气污染防治
1)路边植树绿化。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在靠近公路两侧,特别是环境敏感区附近密植乔木、灌木,这样既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衰减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又可起到美化环境、降低噪声以及改善公路路域景观的作用。
3、水污染防治
1) 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车辆上路,防止公路散失物造成水体污染。
2)在公路交通管理部门的生活区设置污水处理站,各种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4、潜在风险防治
1)对运载危险品的车辆严格进行检查、严格监控,防止事故发生。
2)在洪涝季节,要加强与气象水利部门联系,确保洪水期行车安全。
结语
公路环境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从多方面进行不懈的奋斗,交通的发展必须降低资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促进交通建设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和谐。使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水土保持、绿色通道的理念深入人心,贯彻到交通规划、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并落到实处,为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