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客户服务: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合作/咨询),173-0411-9111/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微信:543646
上一张 下一张

浅谈东北地区建筑节能措施

本文针对东北建筑节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我国东北既有建筑的能耗现状,从规划设计、建筑单体设计及政策等方面探讨了东北地区建筑节能措施

4006-054-001 立即咨询

浅谈东北地区建筑节能措施

发布时间:2022-10-05 10:06 热度:

浅谈东北地区建筑节能措施

  [摘 要] :本文针对东北建筑节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我国东北既有建筑的能耗现状,从规划设计、建筑单体设计及政策等方面探讨了东北地区建筑节能措施。

  [关键词] :建筑节能;节能措施;东北地区

  [Abstract] : in this paper, the northeast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and analyzed of old buildings in northeast of China energy consumption status, from planning design, single building design and policy,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northeast building energy saving measures.

  [Key words] :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Energy saving measures; Northeast China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以及内蒙古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地区。我国大部分地区处在中温带,仅大兴安岭北部地区为北温带。在建筑气候区划中,东北大部地区处于严寒地区。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节能设计,建筑节能实施情况不容乐观。2005年,建设部曾对17个省市的建筑节能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北方地区做了节能设计的项目只有50%左右按照设计标准。根据调查实际采暖的东北地区的城镇,采暖消耗的用煤量占到了我国非发电用煤量的15%~18%。

  1东北地区建筑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1东北地区气候特性及建筑热工特征

  在我国建筑气候区划中,东北地区处于严寒地区。所谓严寒地区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为低于零下1 0℃地区。这些地区的建筑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不考虑夏季防热。根据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采暖季长达5个月,供暖用煤为最主要的能量消耗。建筑设计应首先满足冬季保温隔热的要求,建筑的热工设计应该符合该地区的热工设计要求及有关节能设计标准。

  1.2采暖地区建筑能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采暖地区,据统计共有房屋建筑面积约22.6亿平方米,其中集中采暖房屋6.6亿平方米,占房屋建筑面积的29.2%。根据北京、沈阳、大连等地实际调查,集中采暖房屋平均耗能量为每平方米25.3公斤标准煤,由此推算出三北地区集中采暖年耗煤量1670万吨。非集中采暖房屋建筑面积1 6亿平方米,按用小煤炉采暖、每年每平方米消耗28公斤标准煤计算,年耗煤量4480万吨标准煤。随着新建房屋的增加,每年国家还要增加采暖供煤量约200万吨。东北地区的耗能量如此巨大,但从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来看,很少能达到国家要求的节能标准,屋面保温隔热和窗户的传热系数也不能满足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要求。在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上,东北地区多层住宅单位能耗为发达国家的4~5倍,门窗空气渗透为3~6倍。此外,据沈阳市调查,冬季室温实际上大多13~16℃。而北京市调查,约有2%的民房户冬季室温达不到13℃。发达国家采暖温度一般为20~22℃。我国房屋建筑设计与国外有较大差距,能源消耗比国外高,但室内采暖效果却达不到国外采暖标准。

  2规划设计上的节能措施

  2.1建筑朝向和平面形状

  同样形状的建筑物,南北朝向比东西朝向的冷负荷小,因此建筑物应尽量采用南北向。如一个长宽比为4:1的建筑物,经测试表明:东西向比南北向的冷负荷约增加70%。供热建筑的平面形状,应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采用外围护结构表面积小的建筑。因为外表面积越小,冷负荷越小,能耗越小。

  2.2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及控制体形系数

  东北地区的建筑夏季大部分依靠自然通风降温,空间布局比较宽敞,较大的窗有利于自然通风。但对冬季采暖却很不利。体形系数的定义是建筑物外表面积F0与其所包围的体积V0之比值。对于相同体积的建筑物,其体形系数越大,说明单位建筑空间的热散失面积越大,东北地区(严寒地区)建筑的体形系数应不大于0.40,但如果出于造型和美观的要求需要采用较大的体形系数时,应尽量增加围护结构的热阻。

  3住宅单体设计的节能措施

  3.1适度的面积标准

  每户面积标准的提高,应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基础条件相适应。超越当前现实,过分追求大面积的住宅,购房热刺激下的互相攀比,均不应提倡。应提倡节约型住宅。合理的使用面积,是当前最有效的节能措施。可以节约建材、节约劳动力和建造、使用、维护过程中的大量能源。

  3.2合理的平面布置

  在住宅设计中,首先要确定卧室、起居室、餐厅、厨卫等功能空间的合理尺度、面积、开间和进深,在大居住尺寸的住宅中,每套住宅设大小几个卫生间。进户过厅和景观平台等的奢华倾向。要关注功能空间的紧凑性,避免与功能无关的空间尺度,出现过多的交通面积等。应尽可能多地布置主要居住空间于南向,并做好日照、通风和空气对流(表1)。

  3.3适当的住宅层高

  要正确对待住宅层高的概念:层高过低。会减少室内的采光面积,阻挡了室内通风,造成室内空气混浊和空间的压抑感;层高过高。必将浪费建造成本,浪费日常使用的能源;一般以2.8为宜,不宜超过3m。

  3.4适当提高住宅的层数

  提高住宅层数与提高居住区的容积率,成正比关系。但是高住宅层数与节能的曲线,并非始终呈直线上升。当住宅达到一定数量的层数,容积率增加就显得缓慢,因为住宅用地由住宅基底用地和住宅日照间距用地两部分组成,住宅层数增加只能重复利用住宅基底用地,随着层数的增加,日照间距仍要扩大。所以,一般由低层升至多层,节地效果最为明显,至中高层,效果尚可,至高层,节地效果并不明显,节地曲线呈平缓状。不同层数住宅,优缺点的比较。①低层:居住环境较好,建设用地耗量大。②多层:节地效果较好,能营造较好的居住环境。③中高层:节地效果最明显,当18层以下布置—个安全出口、使用一部电梯时,影响造价较小,登高远眺、视线扩大。④高层:能节省建设用地,做好居住区的环境,外部空间通透,视野开阔。但是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日常维护费用大。高层住宅中的居民,有远离地面的心里感受。因此,在城市边缘地段、风景区宜建低层住宅;中小城市宜建多层住宅,少量中高层住宅;中大城市宜建中高层住宅,少量多层住宅;特大城市宜建高层和中高层住宅。

  3.5合理的体形系数

  规范规定了不同气候地区的体形系数标准值,以控制外围护结构的面积。为调节体形系数的超限,允许以加强外围护的保温隔热措施来弥补,但应避免追求建筑阴影或立面凹凸变化,所造成的过大的体形系数。

  3.6合理的窗墙面积比

  应从地区、朝向和房间功能出发,合理选择窗面积的大小。窗面积过大,并不反映建筑现代化。应强调不同朝向、不同功能房间、多层和高层住宅的开窗有别,不能随意开设落地窗、飘窗、多角窗、低窗台。

  3.7科学的建筑构造

  围护结构是住宅节能的关键部位。住宅的墙体、屋面、地面、外门窗都直接暴露在宣外。应重视维护结构的节能构造设计。还要充分注意不同部位连接处的节点构造,如外门窗与墙体、阳台与房间、女儿墙或挑檐与屋面等处连接部位的构造。

  3.8合理的多户单元的组合

  塔式高层住宅,过去做过—个标准层布置8户~10户,显然使每户功能质量下降;当布置 6户时,既能达到多户单元组合的目的,又有较好的光照和通风。且内部组织合理,不会出现死角和暗房,节地,节能较高;当布置3户4户,功能改善,但节地效果明显下降。板式高层住宅,常规布置成2户,布置3户~4户时,可明显节地,但中间户通风较差。

  4政策上的节能措施

  4.1加强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工作

  积极开展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对成熟的节能技术进行系统的整理,编制适合当地需要的节能技术目录。认真组织实施国家重点建筑节能工程,今后几年将在全国实施100项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

  4.2制定合理的热价和收费办法

  推进城市供热收费体制改革,制定合理的热价和收费办法,使供暖收费货币化。城市住房体制改革的成功,使住宅的使用权、产权归职工个人所有,消费主体的变化,使得住宅用“热”的商品属性已显现出来,因此把原来的用热福利部分计人工资,改革用热和收费体制,已势在必行。

  4.3制定经济鼓励政策

  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开发难度大、投入大、投资回收周期长,须有政策性投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模式,建议政府应建立财政预算建筑节能政府基金。

  结束语

  北方采暖地区7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如果按照国家采暖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从规划到建筑设计,再到后期管理上精心设计,投入产出比更高,采暖效率更明显。同时,会形成能源战略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有效需求趋势,还会带动节能服务市场的形成,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王文昕,陈红廷.浅谈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应用【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5,(3).

  【2】仲伟权.浅析节能住宅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住宅科技,2005,(12).

  【3】宋春华.观念技术政策【J】.建筑学报,2005,(4).

  【4】国家计委国家科委,等冲国2l世纪议程【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994.



浅谈东北地区建筑节能措施


SCI学术指导


浅谈东北地区建筑节能措施
公司地址: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科技创业大厦19层 运营中心:大连市沙河口区金盾路127号 研发中心:大连市西岗区大工西岗科创产业园10层 邮政编码:116029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微信咨询:543646 业务咨询、合作:159-9855-7370(同微信) / 173-0411-9111 电子邮件:Djy@Jiqunzhihui.com
集群智慧®为我公司注册商标,在商标国际分类第1、7、9、11、20、30、35、36、37、38、40、41、42、44、45类用途中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侵权删除:2544906@QQ.com
本企业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信用等级AAA级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本站部分服务由本平台认可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如服务的质量有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我平台反馈,我们将及时为您解决,平台保障用户的全部权益不受任何损害。
请认准本站网址(www.jiqunzhihui.org.cn),推荐百度搜索“集群智慧云科服”直达本站。
版权所有:大连集群智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ICP备案:辽ICP备202101033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EDI证:辽B2-20230179 D-U-N-S邓白氏全球编码:620550735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