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客户服务: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合作/咨询),173-0411-9111/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微信:543646
上一张 下一张

关于预应力无梁楼板施工的分析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阐述了预应力无梁楼板的设计方案及采取的施工措施,供大家参考借鉴

4006-054-001 立即咨询

关于预应力无梁楼板施工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05 10:07 热度:

关于预应力无梁楼板施工的分析

  摘 要:本文通过工程实例,阐述了预应力无梁楼板的设计方案及采取的施工措施,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预应力筋;楼板;施工;分析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project example, elaborates the design scheme and construction measures taken of the pre stressed no beam floor,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pre stressed reinforcement; floor; constructio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采用预应力无梁楼盖设计日趋增多。但由于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工序多,在施工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安排工序穿插和衔接,尤其是预应力筋定位、张拉工艺的确定等方面,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占地面积约30000m2,建筑面积近220000m2,地下室三层,基本柱网为8m×8m,部分达到8m×10.7m,双向配筋多跨连续板。柱网尺寸及设计荷载较大,楼板采用预应力无梁楼盖设计,板厚为250mm,砼为C35。楼盖中有有粘结预应力和无粘结预应力。有粘结预应力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张拉,无粘结预应力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张拉。其中负二层楼面部分预应力筋要在上部土方回填完成后才可张拉,以免板面反拱、开裂。另外由于西北两侧紧贴挡土墙,北侧三个区南北向只能一端张拉,而预应力筋长度达34m,已超过规范要求。该部分预应力筋的数目和张拉控制都要考虑这一因素进行调整。

  工程施工中主要的难点为:板筋与预应力筋穿插实施,预应力筋定位较复杂;后浇带采用无粘结预应力,与板中有粘结预应力搭接,两种预应力张拉施工易混淆;预留洞口多,洞口位置预应力根据情况采取移位、断开等不同处理措施,在预埋和张拉施工中要做好标识和记录工作;部分楼板预应力在回填后方可张拉,以免造成反拱。

  在工程施工中,我们针对上述特点,在各个工序中,充分利用我们掌握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经验,合理采用适当的施工措施,较好地解决了施工中的各个难点,保证了预应力楼盖的施工质量,对同类型结构的施工和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施工思路及技术方案

  针对工程的自身特点、难点,我们制订了一份详细的施工流程图,以保证各工种之间的穿插作业。经过充分的研究和分析,针对工程的特点和难点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主要有如下几点:

  2.1 预应力筋的下料与编束

  本工程预应力筋选用高强度低松弛1*7型钢绞线(强度等级fptk =1860Mpa)。采用现场下料,预应力筋采用砂轮机机械切断,下料长度误差控制在±50mm范围内。钢铰丝的编束用20号铁线绑扎,间距1~1.5mm,编束时先将钢铰线理顺,并尽量使各根钢铰线松紧一致。

  2.2 波纹管的连接、安装及预应力筋穿束

  本工程预应力筋孔采用扁型(b*h=70*20)波纹管成形。由于工程跨度大,孔道由多段波纹管组成,两段管之间采用大一号的同型波纹管连接,接头管的长度为200~300mm,接头两端用密封胶或塑料热缩管封裹,保证连接处牢固可靠不漏浆。

  板底钢筋绑扎完成后,按设计图中预应力筋的曲线坐标铺设预应力筋孔道,孔道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50mm,孔道至构件边缘的净距不应小于40mm,凡需起拱的构件,预应力筋应随构件同时起拱。预应力筋孔子道的固定采用钢筋马凳支托,马凳间距为600~800mm ,钢筋支托烧焊在底筋上,预应力筋孔道与支托钢筋用细铁丝绑牢,其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大于30mm。由于采用先装管后穿束的方法,所以波纹管铺设完毕后,把预应力筋穿入。

  2.3锚垫板的安装

  预应力端部锚垫板是张力部件。我们在施工中把锚垫钢板与梁端钢筋焊接固定。焊接垫付板应根据设计院图纸要求在模板或钢筋上标出其位置,固定后的垫板与预应力筋保持垂直。

  2.4 灌浆孔(排气孔)、排水孔与泌水管的设置

  在预应力两端及跨中位置设置灌浆孔或排气孔,孔距不宜大于12m,灌浆孔用于进水泥浆,其孔径一般不小于16mm。灌浆孔(或排气孔)在跨内高点处应设在孔道上侧方。在跨内低点处应设在下侧方。排水孔一般设在每跨曲线孔道的最低点,开口向下。泌水管设在每跨曲线孔道的高点处,开口向上,高出楼面一般不小于500mm。

  灌浆孔用带嘴的塑料弧形压板与海绵垫付片覆盖,并用铁丝扎牢,再接塑料管。我们为保证留孔质量,在波纹管上先不打孔,在外接塑料管内先插一根φ12的光面钢筋露出外侧,待孔道灌浆前再用钢打穿波纹管,拔出钢筋。

  2.5 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是一道关键工序。我们在施工中禁止将振捣棒直接振动波纹管,防止波纹管变形和位移,以免影响预应力施工的质量。混凝土入模时,严禁将下料斗出口对准波纹管下灰,并注意振捣混凝土的密实度,特别是预应力濯的端部,避免出现蜂窝现象。此外在混凝土材料中杜绝一切带氯离子或其他侵蚀性离子的外加剂。

  2.6预应力筋的张拉

  预应力筋的张拉施工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工序。张拉施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安全和人身安全。我们在施工前精心组织、策划、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以保证张拉施工顺利进行。

  2.6.1张拉设备

  YDC-26型千斤顶、ZB4-500高压电动油泵(配油压表)等。张拉设备设专人负责管理、保养。在使用前对其进行标定和校正。

  2.6.2混凝土强度检验

  预应力筋张拉前应提供结构构件(含后浇带)混凝土的强度试压报告。当混凝土立方体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80%后,方可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底于强度等级的75%)

  2.6.3预应力筋张拉顺序和张拉力

  预应力筋张拉: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为:0→0.1fcon→1.0fcon→锚固。张拉过程中采用双控:以应力控制为主,伸长值控制为辅。对于因工程实际情况所限,部分长度超过25米采用一端张拉的预应力筋,经与设计商讨,在数量上适当调整,张拉时主要以应力控制为主。

  鉴于本工程预应力筋数量多,排放较为复杂,以及张拉条件也各有不同,我们采用了计算机进行管理。将所有预应力筋位置、编号输入计算机,绘制在平面图上。根据每块板混凝土的浇注时间和预应力筋张拉条件,确定张拉日期,并将每条预应力筋的长度、张拉控制力、计算伸长值、计划张拉时间等信息输入计算机。

  2.6.4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

  在预应力筋的张拉过程中,我们采用双控管理方法,即当预应力筋的张拉力达到要求时,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误差应控制在-5~+10%之间。若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值超过此范围时,应停止张拉,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进行张拉。伸长值应做好现场记录,并在张拉过程同时校核。

  2.7预应力筋孔道灌浆

  预应力筋孔道灌浆采用UBT-3型挤压式灰砂浆泵。为达到理想的灌浆效果,我们在灌浆用水泥浆中掺入10%~12%的JP型外加剂。水灰比控制在。0.35~0.4之间,流动度达到240mm,泌水性3h小于2%,体积微膨胀,强度指标极好。水泥浆的搅拌混合均匀,灌浆过程中搅拌不停止。

  2.8锚具的封闭保护

  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切除多余的预应力筋,用混凝土作封闭保护,且锚具钢绞线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5mm。

  3 总结

  3.1布筋与定位:预应力筋的布置和定位直接影响到其受力情况。我们在施工中对波纹管的定位采用钢筋马凳支撑,马凳用Φ12钢筋制作,保证其有足够的承载力,高度按图纸确定。在混凝土浇注前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将波纹管调整到位后才进行下一工序。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不准下料口对准波纹管下料,波纹管位置要铺设走道板,防止波纹管被踩压走位。

  3.2计算机的合理应用可以较好的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将预应力筋平面布置图输入计算机,并将预应力筋的有关信息(编号、张拉条件、张拉时间、张拉结果等)及时输入计算机,取得了直观的视觉效果,为合理安排工序提供了直观可靠的依据。利用计算机对张拉结果进行计算分析,简便易行,不易出错,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3.3对于长度超过30米的预应力筋应尽量采用两端张拉。因工程实际情况不能两端张拉时,要在设计中考虑摩阻力的影响适当增加预应力筋数量,并放宽伸长值控制的幅度。

  参考文献:

  [1] 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GBT5224200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关于预应力无梁楼板施工的分析


SCI学术指导


关于预应力无梁楼板施工的分析
公司地址: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科技创业大厦19层 运营中心:大连市沙河口区金盾路127号 研发中心:大连市西岗区大工西岗科创产业园10层 邮政编码:116029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微信咨询:543646 业务咨询、合作:159-9855-7370(同微信) / 173-0411-9111 电子邮件:Djy@Jiqunzhihui.com
集群智慧®为我公司注册商标,在商标国际分类第1、7、9、11、20、30、35、36、37、38、40、41、42、44、45类用途中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侵权删除:2544906@QQ.com
本企业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信用等级AAA级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本站部分服务由本平台认可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如服务的质量有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我平台反馈,我们将及时为您解决,平台保障用户的全部权益不受任何损害。
请认准本站网址(www.jiqunzhihui.org.cn),推荐百度搜索“集群智慧云科服”直达本站。
版权所有:大连集群智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ICP备案:辽ICP备202101033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EDI证:辽B2-20230179 D-U-N-S邓白氏全球编码:620550735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