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客户服务: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合作/咨询),173-0411-9111/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微信:543646
上一张 下一张

南水北调环丹江口水库周边县市人口发展研究—

为科学指导南水北调环丹江口水库周边县市的城镇化健康发展,本文以中线工程源头第一县淅川县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其人口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等方法对

4006-054-001 立即咨询

南水北调环丹江口水库周边县市人口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5 10:07 热度:

南水北调环丹江口水库周边县市人口发展研究—

  摘要:为科学指导南水北调环丹江口水库周边县市的城镇化健康发展,本文以中线工程源头第一县淅川县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其人口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等方法对人口规模和城镇化进行了预测,并提出引导人口合理发展的对策及措施: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等措施降低城镇门槛,鼓励农民进入城镇,提高城镇化水平;把人口发展与产业发展整合起来思考;大力发展劳务输出;调配人口资源,建立绿色城镇体系。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丹江口水库; 淅川县; 人口发展; 对策及措施

  Abstract: In order to scientifically guid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for the surrounding counties and cities of Danjiangkou reservoir in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setting the first county, Xichuan County located in the source of the central line engineering,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its population, applys the linear regression and model analysis methods to predict the population size and urbanization, and proposes the measures to guide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population: lowing the threshold through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to encourage peasant to enter the town,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integrating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development; vigorously developing the service of labor export; deploying the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stablishing a green town system.

  Key words: the central line engineering of 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Danjiangkou Reservoir; Xichuan County; population development; solutions and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引言

  为了解决北京及沿途大中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问题,国家决定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线工程自河南省淅川县陶岔引水,主要向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五省市供水,将从根本上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大中城市的缺水和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局面。该工程建成后,丹江口水库库容将增加约116亿立方米,淅川县的淹没区土地面积将达到14388.27公顷,共涉及现状11个乡镇的近11万人需要动迁。淅川县作为中线工程调水源头第一县,如何安排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未来要采取怎样的人口发展政策,成为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拟对此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期限至2020年),以期对环丹江口水库周边县市的人口发展有所借鉴。

  2 现状概况

  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结合部,因淅水纵贯境内而得名。界于东经110°58′~111°53′,北纬32°55′~33°23′之间,县域总面积2820平方公里,南临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南临湖北省郧县,东南临邓州市,西北界陕西省商南县,北靠西峡县。

  淅川县现辖12镇、4乡,516个行政村,全县户籍总人口77036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8566人,农业人口661803人,男性399473人,女性370896人。据“非典”时期统计,全县外出人员(包括长期在外务工经商、上学和短期出差、探亲者)近10万人,故县域常住人口约为67万人。县城现状建成区人口12.5万人,县域内合计城镇总人口约为25万人,则现状城镇化水平约为32.5%。

  淅川县从建国后至70年代末期,据可查资料,自然增长率大多在12‰以上,人口总量迅速增加。1978年以来,随着计划生育工作大力开展,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降低。1990年至2005年,全县年均出生率为12.45‰,年均自然增长率为5.36‰。2005年人口出生率为10.9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2‰,比1978年的21.3‰降低了16.5个千分点。

  县域人口历年情况统计表

  历年外出劳动力情况统计表

  现状人口空间分布特点:农业人口主要在广大相对偏远的农村,城镇人口集中在城关镇、金河镇、上集镇,还有荆紫关镇、香花镇、厚坡镇、九重镇、寺湾镇也聚集了较多的城镇人口。

  3 南水北调对人口发展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大型水利工程。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利枢纽大坝加高14.6米后,水库正常蓄水位由157米提高到170米,涉及淅川县11个乡镇,185个行政村,1312个村民小组,淹没及影响区人口107349人,其中农村人口105618人,城镇人口1504人,企业人口227人。

  淹没区农村人口汇总表

  淹没区城镇人口汇总表

  影响区人口汇总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淹没土地范围广,涉及乡镇较多,根据相关资料,截至规划水平年2009年,规划搬迁人口达157067人,这些人部分在本县就地安置,部分搬迁至县内其它乡镇,其中118984人搬迁到邓州、长葛、原阳等8个地市的23个县(市、区)。作为水资源输出地的淅川,由于受国家优惠政策支持,有可能吸引大型项目落户,致使外来迁入人口增多。人口的大量搬迁和移民安置规划能否顺利实施,都为本次研究的人口规模预测增加了难度和不确定性。

  南水北调移民县内安置人口汇总表

  4 人口发展过程中的特征

  4.1 县域总人口增长速度开始减慢,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九十年代后期以来,淅川县的总人口增长速度放慢,2005年自然增长率仅为4.82‰,人口年均增幅也较小,已经进入了平稳增长阶段。从建国以来的历史来看,淅川县的人口增长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950-1971年的缓慢增长阶段( 1960年自然灾害造成人口锐减), 1972-1982年的快速增长阶段, 1983-1988年的缓慢增长阶段,1989-1991年的快速增长阶段,1992年至今的平稳增长阶段。

  4.2 县域总人口迁入迁出大致持平,近年来以迁入为主

  历年以来,县域总人口迁入迁出大致持平,从总量上看迁入略大于迁出,人口的机械增长对淅川县总人口增长的影响不大。从各乡镇的情况来看,城关镇人口以迁入为主,其它乡镇则大多以人口的迁出为主,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心城区的机械增长将继续保持,其它乡镇人口会加剧向中心城区集中。

  4.3 人口总体文化素质偏低,性别结构不合理

  从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来看,淅川县总人口中文化程度已经大大提高,但仍有91.29%没有达到高中水平,大专以上的人口比例仅1.36%,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偏低。 2005年人口构成中男女人数比例达到108:100,男性过多,性别结构严重失调。

  4.4 整个社会步入老龄化,但城镇人口以青壮年居多

  根据联合国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达到10%以上的社会就步入老龄化社会。通过资料显示,淅川县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4%,整个社会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青年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城关镇60岁以上人口占8.1%,18~60岁人口占64.8%,但历年资料也表明,县城人口也出现了老龄化趋势。同时,城市青壮年居多,反映城市发展后劲充足。青年对美好城市生活充满追求和向往,他们将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未来几年里,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将会保持在较高水平。

  4.5 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机械增长保持一定数量

  根据一般规律,城关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应低于全县的平均水平,但淅川县则恰恰相反,具体原因待考。从历年的人口资料来看,城关镇人口的机械增长数量稳定在一定水平,随着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增强,将吸纳郊区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搬迁,机械增长人口数量也会逐渐增多。

  4.6 城镇化率较高,但城镇化质量低

  2005年淅川县城镇化率为32.5%,这高出河南省30.7%的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也高于南阳市域的城镇化率(30%)。而同时淅川人均GDP为8488元,低于南阳市域平均水平(9803元),所以城镇化率偏高是不正常的。另据现状调查,许多乡镇出现土地利用率低下、有街无市等状况,驻镇人口大多数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仅在城镇建房居住,并无从事城镇二、三产业。由于水库移民和其它因素影响,城镇人口剧增,就业岗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城镇化质量不高。

  5 影响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从淅川县的人口现状分析,影响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概括为:

  5.1 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造成了人口总量的锐减,且出县建房者大多为农村人口。由于基数降低,城镇化水平在研究期限内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5.2 土地资源的制约

  淅川县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山区县,“六水三山一分田”是其真实写照,而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众多,有限的土地资源成为人口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瓶颈。

  5.3 生态环境的承载力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水库水质至关重要。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上要求人口规模不宜过大,以控制生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5.4 城镇化水平加速

  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率在30%—60%之间时,城镇化处于加速阶段。在本研究期限内,随着国家加快城镇化战略方针的实施和城镇综合实力的壮大,农村剩余劳动力会大量地向城镇转移。

  6 人口发展预测

  6.1 县域人口规模预测

  6.1.1 自然增长率法

  采用自然增长率法来对县域人口进行科学推算和预测,通过确定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量来合理确定研究期限内的人口发展规模。

  指标与参数的确定

  从淅川县1996年—2005年县域总人口增长趋势来看,自然增长率基本上是在4‰—6‰之间变动,平均值为5.02‰。根据国家统计局普查资料显示,我国人口再生产已经转入低生育、低死亡、低增长的发展阶段,进入了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南阳市域人口自然增长率2005年为4.76‰。另据《河南日报》报道,我省从2005年起,逐步进入建国以来的第四次人口生育高峰期。同时考虑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自然增长率应控制在一定水平。本次研究确定自然增长率为5‰。

  淅川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人口机械增长量一直很少。但随着国家政策向中西部倾斜,南水北调工程的逐步实施,渠首旅游日益成为热点,会有一部分人愿意到此生产生活。根据近几年总人口机械增长变动情况,研究期限内R取2000人。

  根据南水北调的相关资料显示,淅川外迁出县的规划安置人口118984人,这属于政策性的人口机械骤减。

  根据以上分析可得:P2020=73.57万人

  6.1.2 线性回归法

  根据历年数据可以看出,人口和时间有密切的相关关系。经过分析,拟合出人口和时间的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相关年份人口预测。人口和年份的关系如下图示:

  得出回归方程:y=0.6258x+57.3774

  式子中y表示预测年份总人口;x=1(表示1978年),x=28(表示2005年)

  相关数据代入公式:至2020年,y=84.29万人

  本方法未考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搬迁至外县人口,复合可得y=73万人。

  依据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和就业岗位需求量的关系分析,并进行校核,与其它预测结果较为接近。故本次研究总人口预测取值为73万人。

  6.2 中心城区人口规模预测

  由于城关镇是中心城区人口的主体,且城关镇的人口资料较为齐全,本次研究以城关镇历年的人口变动情况为模型来预测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

  6.2.1 自然增长率法

  从城市人口增长的途径入手,估测自然增长率和年均机械增长量,然后根据以下预测公式:Pn=P0×(1+Z)n+P1+nR

  其中:P1——基年常住流动人口数量

  指标及参数的确定

  从1996—2005年的资料分析,城关镇人口自然增长率大致在9‰—18‰之间,平均值为11.7‰。本次研究期限内有7个行政村共9000人将逐渐迁入中心城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依然会保持一个较高水平。远期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会有所下降。现状年均人口机械增长量在2000人以内,随着“撤乡并镇”和“迁村并点”的政策力度加大,城市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城市集聚能力增强,远郊10个行政村共15000人将会逐渐向中心城区迁移,转化为城市人口。同时由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近期2010年内将有部分移民搬迁至中心城区。综上分析,根据不同的发展可能,分别取相应的参数值,进行多方案比较,

    6.2.2 递推法

  递推法的核心是把城市的发展分成若干阶段,根据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人口变化的综合增长率的不同,分段向前递推预测。

  分析1996~2005年人口资料,可以看出,城关镇历年人口综合增长率大多在30‰左右。以往统计数据为户籍人口,而未考虑常住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2010年以前考虑到新纳入中心城区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年综合增长率取40‰。

  根据公式Pn=P0×(1+Z)n 计算可得:P2010=15.3万人

  在2010—2020年,把城市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0—2015)和第二阶段(2015—2020)。

  第一阶段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适度放宽,人口自然增长率仍会维持一定水平。此时工业经济已经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全面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竣工通水,生态环境水平达到较高程度。城市远郊行政村如西坪头、铁庙、娃鱼河、江沟等的农村人口会逐步向城区迁移,城镇化水平加速提升。取人口综合增长率为45‰。

  根据公式Pn=P0×(1+Z)n 计算可得:P2015=19万人

  第二阶段是淅川县步入社会经济全面发展阶段。工业化和城镇化并驾齐驱,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缓慢,机械增长步伐加快。取人口综合增长率为55‰。

  计算可得:P2020=24.8万人

  综合以上两种预测方法进行校核,中心城区2020年人口规模取24万人左右,保留发展到28万人的可能。

  6.2.3 极限人口规模

  极限人口规模是城市发展若干年后的最大人口数量,科学预测极限人口规模对于纵向把握城市发展格局,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家统计局进行的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计,2004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2.29‰,自然增长率为5.87‰。按照这样的生育水平,我国在2043年前后将出现人口最大值,届时人口总量将达到15.57亿左右。以同等增速计算,淅川县现状人口73万人,那么在2043年的县域总人口大约是76万人,之后人口会出现零增长,城镇化水平却继续提升,最高城镇化率将达到75%左右,则城镇人口为57万人。其它城镇驻地人口22万人,则中心城区人口大约35万人,即为其极限人口规模。之后城市的发展将跨越山体建设组团,或者建设卫星城镇,形成集中城镇群。

  6.3 城镇化水平预测

  集聚效益带来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特大城市、城市群、城市密集地区的产生。集聚效益,辐射效应与城市的规模及人口聚集的密度成正比。目前世界城镇化水平超过50%,发达国家已达到80%以上,预计这种趋势还要增加,大城市增长的势头也在增加。中小城市目前在吸引农转非的条件及聚集经济效益方面远不如大城市,但从长远的发展战略来看,中小城市的生活居住环境要比大城市优化;中小城市、尤其是小城镇在吸纳大量农村人口,提高城镇化水平方面,要比大城市优越。

  本次研究期限内推动淅川县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淅川县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省35个扩权县之一,在资金政策上有一定比较优势。⑵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动工,迫使大量农民搬迁安置,为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创造了政策条件。⑶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和鼓励农民进入小城镇措施的推行,各镇驻地人口规模将进一步扩大。⑷政府通过加大投资和降低创业门槛等经济手段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和城镇聚集,能吸引大量农村闲置劳动力,从而大大促进城镇化的进程。⑸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县,污染工业禁止发展,生态环境水平要求较高,提高了城市的宜居指数,县城将会成为追求高品质生活质量人们的理想居住之地。

  6.3.1 年均递增率法

  全国1990年城镇化率为26.4%,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到2000年城镇化率则达到36.1%,年均递增0.97个百分点。河南省1990年城镇化水平为15.23%,2005年为30.7%,年均增幅1.03个百分点,近两年来更是以每年1.5个百分点以上速度增长。

  淅川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水广山多,人均耕地面积1.3亩,耕地又多为贫瘠山地,每年有大批的农民赴外地经商务工。国家民政部称以后要继续推动撤乡并镇进程,小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镇群的形成将会对农业人口产生更大的吸纳和集聚作用。

  淅川县是丹江口水库一期工程的主要淹没区和移民迁移大县,1959—1978年一期工程迁移人口至县外7.6万人。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淅川县仍是主要淹没区,到2009年要迁移至外县安置人口达118984人。如此大规模的人口外迁,外迁人口又大多为农民,人口基数大幅度减少为淅川县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以上诸多因素的影响将使本县城镇化水平的增速远远超过全国和河南省水平实现跳跃式发展。

  预测2020年城镇化水平为62.5%。

  6.3.2 城镇化水平与GDP关系模型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紧密关系,通过拟合得出方程,最终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指标,预测研究期末的城镇人口比例。

  我国城市地理学者周一星曾根据资料对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同人均 GDP 的关系进行回归,最终得出拟合方程:ULR=alnN+b其中ULR表示预测城镇化水平,N表示人均GDP数值,a、b为常数。该方程也可以运用到淅川县的城镇化水平预测。

  由于淅川相关数据缺乏,依据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与人均GDP的统计归纳结果,可得到城镇化水平与人均GDP的关系模型为:

  ULR=0.1333lnN-0.914

  根据《淅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发展要求,人均GDP增长速度2010年前按15%,2010—2020年按10%估算,到2020年人均GDP约为50000元,代入以上模型可得到ULR为53%。

  6.3.3 历史趋势法

  淅川县现状的城镇人口主要聚集在县城和荆、寺、西,香、九、厚小城镇群。随着近年来优惠创业政策的制定和政府的合理引导,城镇人口大量增加。以城关镇为例,近年人口年均综合增长率在30‰左右。

  在本次研究期限内,正是国家城镇化战略方针全面实施阶段,长期困扰中国的“三农”问题也将逐步得到解决,部分农民要转化为城镇居民。淅川县由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产业发展受限,县委、政府把旅游业作为今后的发展重点,荆紫关清代一条街和丹江渠首生态游将成热门景点。对于淅川这样一个旅游资源大县来说,旅游业崛起势必会带来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为农民进入城镇创造了先决条件。

  取城镇人口综合增长率为45‰,2005年城镇人口为25万人,则2020年城镇人口为48万人。上文预测县域总人口为73万人,由此计算城镇化水平为66%。

  以上第二种预测方法潜在地假定了国民经济和人口稳定增长,没有考虑到淅川县受南水北调的巨大影响,社会经济和城镇化跳跃式增长的事实,故予以舍弃。综合另外两种方法,同时注意到其它不确定因素,估算结果: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为65%左右。

  《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预测202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0%左右。淅川县由于人口基数的锐减,城镇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也是合乎情理的。

  6.4 人口的空间分布预测

  将以上预测结果综合:2020年县域总人口73万人,城镇化水平65%,则总城镇人口约为47.5万人。

  根据自然条件、区位交通和现状产业集聚情况,研究预测城镇人口的空间分布大致会呈现如下规模等级:

  集聚核心:包括城关镇全部和金河镇、上集镇一部分,聚集了全县大量的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是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无污染的环保型工业为主导,以旅游业为特色的山水宜居城市,人口规模在24万人左右。

  重要支点:包括荆紫关、香花、九重和厚坡镇,作为县域人口集聚的重要支点,可以考虑促进优势主导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主要依托本地资源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人口规模2—5万人。

  一般节点:包括其它乡镇,人口规模在2万人以下。

  2020年各乡镇驻镇人口预测(人)

  7 引导人口合理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环丹江口水库周边县市的人口发展受南水北调和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研究期限内的人口发展也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正在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通过人口发展研究,形成理论体系支撑,使人口发展和经济建设、社会生活、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也为地方政府引导人口合理发展提供对策及措施。

  ⑴“三农”问题是目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人均耕地少是现实,若要在有限的土地上养活众多的农民,就要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等措施降低城镇门槛,引导农民进入城镇,提高城镇化水平。

  ⑵必须把人口发展与产业发展整合起来思考。从人口发展角度出发的有关政策制定应该适应渠首地区产业改造升级的需要,禁止高污染高耗能工业,引进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⑶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创建自己的劳动力品牌。降低本地城镇的就业压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城市。

  ⑷必须把人口发展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周边县市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大力建设环境基础设施,作为对自然生态的有益补充。

  ⑸合理调配人口资源,逐步建立绿色城镇体系。库区周边县市除了南水北调工程迁移至县外安置的人口外,还要通过政府有序引导,把山区的贫困人口迁移至丘陵平原肥沃地区。

  参考文献:

  《淅川县总体规划(2007—2020)》

  《淅川经济统计年鉴》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规划设计框架报告》

  《城市地理学》周一星 著



南水北调环丹江口水库周边县市人口发展研究—


SCI学术指导


南水北调环丹江口水库周边县市人口发展研究—
公司地址: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科技创业大厦19层 运营中心:大连市沙河口区金盾路127号 研发中心:大连市西岗区大工西岗科创产业园10层 邮政编码:116029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微信咨询:543646 业务咨询、合作:159-9855-7370(同微信) / 173-0411-9111 电子邮件:Djy@Jiqunzhihui.com
集群智慧®为我公司注册商标,在商标国际分类第1、7、9、11、20、30、35、36、37、38、40、41、42、44、45类用途中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侵权删除:2544906@QQ.com
本企业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信用等级AAA级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本站部分服务由本平台认可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如服务的质量有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我平台反馈,我们将及时为您解决,平台保障用户的全部权益不受任何损害。
请认准本站网址(www.jiqunzhihui.org.cn),推荐百度搜索“集群智慧云科服”直达本站。
版权所有:大连集群智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ICP备案:辽ICP备202101033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EDI证:辽B2-20230179 D-U-N-S邓白氏全球编码:620550735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