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无论是生活污水还是工业污水,其中的化学成分越来越复杂多样,污染性增强,也更难处理,因此污水排放中间环节的危害性也很严重,所以在此我要谈一下地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5 10:07 热度:
石嘴山市润泽供排水有限公司 孟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无论是生活污水还是工业污水,其中的化学成分越来越复杂多样,污染性增强,也更难处理,因此污水排放中间环节的危害性也很严重,所以在此我要谈一下地下排水管网存在的缺陷,结合天津市的排水现状,剖析一下排水管网中间环节存在的隐性问题:
其一,排水管线属于地下铺设,埋于地下,易被所有人所忽视。
其二,一座城市地下管网甚多,煤气、自来水、通信、电力等很多设施都要经过地下铺设。之所以谈排水问题是因为,排水设施既无煤气泄漏的危险性,也无自来水破坏后强大的压力冲击性,更无电力、通讯等非流动性管线的稳定性,其易泄露,易污染环境,但是它又常被认为是地网铺设中危害性较小设施,使用材料也较普遍,因此也常被规划和建设者所轻视。
其三,跑冒问题频现。我国近几年来,多个城市出现路面塌陷问题,造成人员伤亡,资产流失,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只建不养,或重建轻养,小则造成污水堵冒,蚊蝇滋生,污染环境;大则造成管塌路陷,人财两失。
其四,深度污染。污水泄露虽是小问题,但其影响深远。表面上看来污水跑冒,肮脏恶臭,蚊蝇滋生,影响人居环境。实则,泄露还容易造成地表渗透,污染地下水系以及腐蚀周围的地下设施,造成重度、大面积深度污染。
其五,排水设施产权多样性,不但难于管理,也是跑冒问题频现的众矢之的。据调查,每年和平区的污水外溢事件里有90%以上的问题是由企业产、房管产、和部分私产设施造成的,而市政管理部门没有处罚权利,只能监督治理,所以造成市政管理人员跑断腿,产权单位仍旧置之不理,造成环境污染不说,往往最终还是由市政管理部门买单,进行义务治理。因此,市政管理部门往往进入养护资金的恶性循环,而且最终端的养护管理陷入瓶颈。
其六,养护经费短缺、养护人员不足是关键。建设工程竣工后,养护投入无人重视(尤其是私产、企业产权设施),养护意识差,专业从事养护的人员少,甚至很多单位根本就没有设置这个岗位,造成养、管、修不能及时到位,这也是造成以上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
由此可见,排水问题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问题,但其是关系民生,影响深远的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不论是工业区;还是生活区,城市排水问题已经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保障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人们物质生活 水平的重要前提。国外已将排水行业称为水工业中不可缺少的系统工程之一,水工业的概念也逐步被业内人士所接受。总之,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水是生命,解决好城市排水问题,是解决好人类长期生存及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排水工程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排水问题不可小视。
着力推进生态理念下城市污水设施规划布局。规划布局措施的科学合理必须以影响布局的关键因素为思考方向,关键设施为落点抓手。生态理念下城市污水设施规划布局应对生态理念下的城市污水系统运行规律的变化,使城市污水设施在空间使用方面有了新的要求,进而对污水设施在城市中的规划布局产生深刻的影响,传统的规划思考方式和应对措施显然需要改变。
(一)规模与数量
传统理念下,由于考虑视角是降低建设费用和日常运行费用,且便于维护与管理,集中建设大的污水处理厂可以体现规模效益,因此污水处理厂规模倾向于大型,数量倾向于少设。生态理念下的规划布局首先从观念上认为污水处理厂不仅是污水处理厂,而且是城市再生水厂,由此带来对污水设施规划的新思路:不同于传统方法的将城市污水尽量汇总集中处理,尽量减少运营成本的思路,生态方法强调城市污水根据污水再生回用需要的分区来汇集处理,尽量增加污水资源化利用可能。因此,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厂就不一定是越大越经济,相反,小型分散的污水处理厂更有优势:有利于污水的就近收集和处理后再生水的就近回用,减少管网铺设成本,并且易于实现分期建设。
因此,生态理念下城市污水设施的数量与规模规划措施是:(1)在规模上不简单追求规模的大型,而是根据污水水源量和再生水用户的需求水量来选择适宜规模;(2)近远期综合考虑污水再生回用的需要,选择污水深度处理系统,预留污水深度处理发展用地,使污水处理、深度处理系统和回用系统的总投资之和为最小;(3)根据不同的空间层面和需求量,在城市里形成规模上大、中、小相结合的布局、数量上若干个的组合。
(二)选址与分布
传统理念下,由于污水的尽量集中处理的思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选址思维常常位于城市河系下游、城市郊区。从整体来看这并不能解决水污染问题,因为上游城市的河系下游、城市郊区往往是下游城市的水源上游。
生态理念下,污水设施规划把污水深度处理与再生回用放在重要位置,在考虑整个城市的功能分区、工业分布、排水管网及污水处理现状等因素基础上,根据再生水用户的地理位置及水量与水质要求等因素来确定排水分区,进行城市污水设施规划。因此,污水处理厂的规划选址就不一定是城市河系下游、城市郊区,而是考虑四个因素:(1)要有利于污水收集系统的设置;(2)再生水的去向、流量分布;(3)再生水回用系统的布设需要,如地形、成本等;(4)尾水排放的安全、可靠。污水管网规划方面,则是根据污水水源分区、污水处理厂厂址及地形水系等特点布置污水收集管网系统,根据回用水的用户分布布置回用水管网系统。
在分布方面,污水设施分布的集中与分散一直是争论的焦点。而实际上,污水系统的分布受众多因素影响,如城市规划布局、城市规模、地形地貌、建设时序等,是有“度”的概念的,是一个适度规模经济。在考虑污水资源化的生态理念下,一方面,由于增加了回用系统,污水处理子系统不再处于系统末端,而是系统的中间;另一方面,由于回用水用户在城市中空间分布的不均质性,污水设施的布局具有分散化趋势:高度集中处理、远距离转输的污水系统并不利于污水的资源化利用,相对分散的城市污水系统规划更为经济、可行。同时,城市中应采用多种空间层面的中水回用系统形式,即建筑物中水回用、小区中水回用、城市污水再生回用的形式相结合,因而,适度分散地规划设施的空间分布是必然的。
(三)布局特征描述
生态理念下城市污水设施布局特征是:整个城市形成若干个大、中、小,近、远期相结合的污水再生厂,在城市中适度分散布局,并布置在污水回用的用户如农田、工厂或市政用户附近,分布在河系上游、中游、下游不同位置;城市污水管网不再是独立的排水管网、并且只汇总于一两个位于城市河系下游的集中污水处理厂,而是根据不同的污水收集和再生水回用分区就近铺设污水收集管网和回用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