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客户服务: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合作/咨询),173-0411-9111/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微信:543646
上一张 下一张

关于发展绿色住宅建筑的设计措施分析

绿色生态住宅是当今建筑业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建筑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作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在此阐述了绿色高层住宅建筑的一些设计方法并分析其墙体

4006-054-001 立即咨询

关于发展绿色住宅建筑的设计措施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05 10:07 热度:

关于发展绿色住宅建筑的设计措施分析

  摘要:绿色生态住宅是当今建筑业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建筑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作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在此阐述了绿色高层住宅建筑的一些设计方法并分析其墙体节能设计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高层建筑 绿色建筑 节能设计 环境设计

  引 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各行各业不断改革、创新的同时,其中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收入和社会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也面临新的挑战,其能源消耗的境况在不断恶化。致使人们对建筑要求的提高以及节能与环保意识的增强,建筑节能设计越来越引起我国广大建筑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如果建筑物建成就很难改造,其寿命大约在30到80年之间,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建筑节能在依靠墙体保温等补救措施的同时,最需要的是从建筑设计本身就必须要考虑建筑节能问题。我从以下几点阐述我的观点;

  1、 绿色建筑设计

  1.1绿色整体环境的设计

  1.11加强环境绿化。壮大的乔木在地面上形成了一大片树荫,不但净化空气,还大大提高了空间的氧含量,创造出良好的微气候,使之炎热的天气多了几分清凉。而且,使用各种轻便可调节的遮阳设备抵卸夏季太阳的直接辐射。

  1.12小区四周环境的绿化。减少硬质铺地,扩大草坪面积,并尽可能多种植高大乔木。因为乔木的绿化效果要比同面积的草坪高几倍。目前,有些小区采用水泥砖铺地,这对小区环境很不利,应尽量采用具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如格状铺地砖,方格中还能种草等多途径利用的材料砖。

  1.13立体绿化。在西墙面上设计由柱子和圈梁组成的构架,并设置种植槽和集中喷灌系统。夏季爬山虎覆盖墙面,使之变成绿墙的同时与墙面之间形成大约300mm宽的间层,使其形成了良好的通风竖井,既增强了墙面的散热性能,又避免了阳光对墙面的直射。还修饰了墙面的美观给城市带来了一道怡人的风景线。

  1.14不同的季节也会有不同的设计风格,如果下雪期间,可把建筑抬高,使屋顶的雪被南风吹走。

  1.2建筑单体的设计

  1.21曲面建筑的热耗小于直面建筑,具体设计时减少建筑外墙面积、控制层高,减少体形凹凸变化,尽量采用规则平面形式。

  1.22外墙设计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

  1.23建筑节能设计。要节约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燃气等,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无污染能源。

  1.24设计与周围环境关系。设计充分考虑建筑空间布局基环境景观艺术设计,力求功能与形式的统一,技术与艺术的协调,追求流畅的线条美和形象的气质美,充分体现时代感、科技感和强烈地域场所特征。设计中采用简洁的手法,去创造永恒的意境。整个建筑用准确有序的线条,勾画出简洁明快、轻盈舒展的建筑形象;用虚实对比的手法,塑造出亲切宜人的体量;用淡雅的色彩、洁净的质感烘托出时代的精神和高贵的品质;建筑体块的光影变化丰富多彩。精致的细部给予了建筑丰富的内涵。

  1.3建筑布局设计

  以下措施可以优化建筑的布局:

  1.31根据当地的纬度和主要风向,对其建筑物的朝向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利用大阳能和风能等自然资源。

  1.32利用已有的树木或其它植物来减少建筑物的热负荷;根据地形作为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可以减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

  1.33详细划分内部的使用功能区,把不需要窗户的区域统一安排在建筑物的北面,把使用功能相同的区域相互靠近,以利于建筑物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设计及节能效果。

  2、城市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

  2.1小区广场和户外空间的设计

  首先从功能出发,以人为本来做设计方向,对地容和地貌进行合理利用,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不要一味追求场地本身形式的完整性,多追求些不规则的灵活的构图方式,尤其是广场的外延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与周围的小区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

  2.2水体是万物之源,也是生态环境的灵魂,其形体也会形成各异的景观效果,可分成两种动态(如喷泉,涌水,瀑布)和静态水体,其作用增加了感观层次等方面的需求。

  2.3在园林建筑设计中,伴有凉亭,花架,景墙,园桌,园櫈,园灯为辅助设施,给游园空间点缀的更加丰富强化了其景观的动感效果。

  3、节能设计

  (1)在民用建筑规划阶段,节能设计应慎重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布局、体型、间距、绿化配置等因素对节能的影响。在朝向方面,从节能和热环境两方面考虑,建筑物应选择在向阳、避风的地段,避免东西向,以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为好,对争取日照有利。如果不能为南北向,将主要房间设在冬季朝阳和背风的方向,以减少围护结构散热量的影响。在建筑布局方面,应建立气候防护单元,形成优化微气候的良好界面。节能建筑的形态要求体形系数小(即建筑物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面积之比,尽量减少建筑物的外表面积。建筑物平面形式应平整、简洁,外形应选用长条型,避免使用凹凸面过多、体型复杂的塔式建筑。在节能规划中,不宜采用点式住宅和单元式住宅错位拼接,以防止形成较长的外墙临空长度而不利于节能。同时,还应注意建筑间距与节能的关系,间距的确定首先要以能满足日照间距的要求为前提,使建筑南墙的太阳辐射面积在整个采暖季节中不因其他建筑的遮挡而减少。

  (2)新型的复合烧结墙体节能体系,可以生产出低能耗、低污染、高性能、高强度、多功能的墙体材料。发展绿色制砖技术,合理利用现有资源,设置生活及建筑垃圾,使“无用”变“有用”,还能更好的保护不再生资源,起到增强墙体节能的作用。大力推广节能型烧砖窑的研究和开发,提高技术设备水平,降低能耗,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结合不同地区的资源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区特点的墙体节能体系的研发和运行。

  4、 展望

  我国是人口及能源消耗大国 ,每年城乡新建房屋面积约在20亿平方米这样,那其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还有建筑约400亿平方米,95%以上都属于高能耗建筑,可是能源利用率却只有 33%,落后于其它发达国家20年。因此,中国加大绿色建筑的研究,无论从环境的角度还是从能源的角度都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可发展前景。

  4.1绿色建筑可以高效率的利用资源

  4.11结合各地的气候特点设计出低耗能建筑;

  4.12就地取材来节约建筑的运输成本;

  4.13使用各种节能墙体材料来实现建筑体内的保温节能;

  4.14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来降低生活热源的成本;

  4.15建筑材料的循环使用来达到降低建筑成本及降低环境成本的作用。

  4.2发展绿色建筑节能是实施中国能源战略的关键环节之一

  当前建筑能耗的增加,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严重负担,制约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那么只有营造自然和谐、健康的绿色住宅小区才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5 、结束语

  根据实际的工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证明,只要按照节能新标准严格把好节能设计关,监督好施工节能用材关,才能有效提高居住建筑节能效率,降低了建筑能源的耗费问题,同时也节约了人居家庭的生活成本,为住户打造真正的环保节能、健康、方便的高品质住宅水准。绿色建筑正在迅速发展中,它将有助于推动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和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绳。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J]。建筑学报,2004,(9)

  [2]王宏业,黄国保.浅谈住宅建筑供暖的节能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3).

  [3]黄运龙.刍议建筑设计与建筑节能[J].科技信息,2007,(11).

  [4]高宏波.低技术建筑节能设计浅析[J].华中建筑.2007,(3)

  [5]孙湧,玉海龙.浅谈建筑节能设计[J].科技信息,2007,(2).

  [6]郝国胜.发展我国建筑节能技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1997,(4).

  [7]高经发.浅谈建筑节能设计[J].科技信息,2007,(20).



关于发展绿色住宅建筑的设计措施分析


SCI学术指导


关于发展绿色住宅建筑的设计措施分析
公司地址: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科技创业大厦19层 运营中心:大连市沙河口区金盾路127号 研发中心:大连市西岗区大工西岗科创产业园10层 邮政编码:116029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微信咨询:543646 业务咨询、合作:159-9855-7370(同微信) / 173-0411-9111 电子邮件:Djy@Jiqunzhihui.com
集群智慧®为我公司注册商标,在商标国际分类第1、7、9、11、20、30、35、36、37、38、40、41、42、44、45类用途中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侵权删除:2544906@QQ.com
本企业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信用等级AAA级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本站部分服务由本平台认可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如服务的质量有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我平台反馈,我们将及时为您解决,平台保障用户的全部权益不受任何损害。
请认准本站网址(www.jiqunzhihui.org.cn),推荐百度搜索“集群智慧云科服”直达本站。
版权所有:大连集群智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ICP备案:辽ICP备202101033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EDI证:辽B2-20230179 D-U-N-S邓白氏全球编码:620550735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