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传统的建筑更是独具一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把继承传统文化与建筑文化创新放在首要的位置。继续发扬传统的文化不仅仅应该停留在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5 10:07 热度:
摘要: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传统的建筑更是独具一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把继承传统文化与建筑文化创新放在首要的位置。继续发扬传统的文化不仅仅应该停留在形式上的模仿,更需要研究和认识建筑文化思想,真正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逐步加以现代化的体现,以求得当代建筑文化的创新。
关键词:建筑文化;建筑物质文化;建筑精神文化
传统与现代是如今建筑学当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新的建筑当中体现着传统,在现代的生活当中反映着文化的根基,是建筑师们创作的目的,同时也是大多数建筑使用者的共同愿望。传统的建筑文化是非常丰厚的,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这必须要让我们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建筑文化,从传统的文化当中吸取知识,创造出具有民族个性的中国建筑文化,这是中国当代建筑师的神圣的使命。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一)从传统建筑物质文化的属性来看
1.
规划布局和建筑群落相结合。中国的传统建筑具有强烈的对称的层次,从城市规划到建筑群布局来看都是如此。我国的许多的传统建筑比如寺院、故宫、道观等都是很好的例子。一般而言,中国的传统建筑的每一个单位,基本都是一组或多组来围绕一个院子构建的建筑。这样的原则一直沿用了几千年,一直是中国的主要建筑构图方式。
2.
符号、构件、色彩等丰富多彩。一般来讲,符号、构件、色彩主要体现着建筑文化的形式上的因素,坡屋顶、斗拱等都是因为受力形式与结构形式产生的。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材料的进步,传统的符号、构件及其装饰等在提炼的过程当中,都得到了延续和发展,并且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从传统的建筑精神文化属性来看
1. “天人合一”的思想。对建筑来讲,应该与环境相互融合,成为所在的环境当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环境自然化,自然环境人文化,是我国传统建筑创造的主题。这是与当今人们关心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因此,有效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建筑文化就需要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将其与当今社会相结合,从而指导人们创作和实践。
2.
传统建筑文化具有重情知礼的精神。传统建筑一般是空间和谐,结构独特,尺度合理,组合高妙,主要讲求人伦、礼乐并行,建筑艺术与功能相互统一。整个建筑体系都需要善于把握功能空间与观赏空间相一致,从而达到功能所表现的艺术效果。
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点
中国的古代建筑与中华文化是同步发展的,具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是极其稳定的系统。我国的木构建筑至少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在这个漫长的过程当中,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到风格都只是进行了单一的发展,并没有发生过质的变化。“祖宗之法不可变”是我国古人遵守的准则。恪守祖制就要求对于当前的建筑形式和结构等不应该去过多的改动,因此,我国的古代建筑是不可能像西方那样就有风格和技术上的更新的。
三、实现当代建筑文化的创新(一)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建筑艺术可以把传统建筑中的有特色的局部,运用到现代化的建筑当中,或者是寻找传统的建筑当中具有代表性的象征,将其抽象为符号,运用到创作当中。因为人们熟悉便会引起亲切感,很容易被社会所理解,从而有效的减少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现代与传统的方法相互结合,需要合理自然,尽量避免生搬硬套,不能够违背建筑创作的基本准则。一般而言,在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问题上,应该尽量的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建筑设计从而满足特定人群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目标。传统的建筑文化需要通过提炼并对其进行现代化的转化,从而创造出新的风格。“提炼”需要立足于现实的生活,它具有现实生活的共时性,因此能够不断的创造,充满着活力,建筑设计也因此得到了正确的定位。传统的建筑当中具有很多协调建筑与自然的优秀的思想方法,有现在仍然使用的技术手段,同时也体现了人的精神需求的观念和形式。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传统的建筑形式中也必然有不适应当今技术发展变化的因素。我们需要去掉那些不适应的因素,保留其中的精髓,使之与当今的新条件进行结合,这是当今现代建筑文化发展的道路。
(二)生态发展的战略
一个地区的城市形态和建筑的总体风格与质量是由本地区的开发策略决定的,也就是说,开发策略会对城市的布局、建筑模式以及生态方式等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建筑专家说到,如今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和社会的“同化”或者“异化”,主要跟不适合的建筑形式和方法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主要讲的是在本土的范围内对影响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环境等表现。所以,我们想要期待整体建筑质量上的改观就需要依赖于现行的生产体系以及开发策略做出的改变,比如把生态发展和技术作为开发策略。
(三)“批判”地方主义
在当今新的环境下,对于传统的地方建筑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的继承,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们更好的继承传统的文化,从而可以演绎出新的建筑文化形式。一般来讲,未来的地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