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项目管理措施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问题,而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则关系到项目资金运作的安全,因此施工管理者要格外注重管理措施的拟定,也需要注重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5 10:07 热度:
摘要:施工项目管理措施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问题,而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则关系到项目资金运作的安全,因此施工管理者要格外注重管理措施的拟定,也需要注重项目的成本管理。
关键词:施工项目;管理措施;成本控制
施工项目管理主要就是要对项目概况的掌握与对施工人员进行日常工作安排与施工要求的管理,其对人的管理显示出了施工管理的复杂性。因此,在开展管理工作之前就需要进行情况摸底,同时制定各种措施和制度,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转。同时,还需要对项目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资金的运行安全,保证项目有充足的资金运转。
一、施工项目管理要点(一)研究工程概况加强施工前的摸底工作
作为职业管理人员,要想做好建筑施工工程的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充分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也就是要全面的对工程概况要进行充分的研究,这样才能准确、全面的掌握施工管理的关键点,才能更好的实施管理工作。
首先要充分掌握施工图纸、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掌握设计要求及细部、节点做法,清晰有关技术资料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其次必须要熟悉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技术文件对施工顺序、技术措施、施工方法、施工进度及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的要求,特别要了解施工任务中的薄弱环常和关键部位;最后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和了解。
(二)加强管理机制的建设
1.
建立竞争机制,广泛实行竞争上岗制度。管理部门应该尽可能的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开展竞争淘汰制度,同时也要不断引进优秀人才,补充新鲜血液、保证机构保持旺盛活力。毕竟通过竞争机制,能够有效的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进一步提高工作和办事效率,有效的激发职工的热情,从而全面提高广大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
2.
建立约束机制。任何项目的施工管理都需要有强力的约束机制,毕竟没有强有力的约束机制,项目管理就很可能会失去控制而且将难以为续。也就是说,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必须
要在建设承包公司经营管理、施工生产、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制订各项相应的规章制度,要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要建立监督机制。要想全面的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就一定要建立切实有效的项目管理监督机制。建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与责任就必须要完善追溯系统,也就是要执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的监督制度。特别是要重点加强劳动和、物资材料及机电设备的干预,完成三大市场的监督;同时加强对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和管理费刚大成本的控制。
(三)完善建筑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相互作用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分为技术、社会、经济三个分系统。这三个系统是从项目三个不同的侧面出发,但是三者其实是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二、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措施(一)组织措施
对施工项目管理而言,成本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为实现项目成本消耗保持在最低限度,很好的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就要求项目经理部,把成本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落实到专人,而且必须要对成本进行全过程管理、全员管理、功态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形成一个责任到人、分工明确的成本管理责任体系。
此外,进行成本有效控制的另一个组织措施,就是合理确定工作流程。总体而言,成本管理工作只有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才能取得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工作的程序化。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应该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对其分析,并指导各项工作。
2.
管理业务的标准化。在管理中,面对那些重复出现的业务内容,必须要根据现代化的管理标准,也就是要规定成标准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并且用制度形式把它固定下来,使之成为行动的准则。职能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应成为管理业务标准化的具体标志。
3.
报表文件的标准化。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中,可能会出现大量的报表和原始凭证。如果能够将报表文件标准化,那就可以有助于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最大限度的减少重
153
复工作,并进一步提高效率。同时,实现表格标准化,还能够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内丰富企业管理内涵。
(二)技术措施
要降低成本,就需要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这就要求造价人员在施工准备阶段应多做不同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找出的最佳施工方案。而且,在施工的过程中,干扰因素很多,需要相关人员和部门在做方案比较时,认真考虑不同方案对各种干扰因素影响的敏感性。总的来说,就是要在施工准备阶段和施工进展的全过程中注意在技术上采取措施,以降低成本。
比如说,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法;确定最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方案;结合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及自然地理条件,降低材料的库存戚本和运输成本;先进的施工技术的应用;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材料使用的比选,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代用、改变配合比、使用添加剂等方法降低材料消耗的费用;新材料的应用等。企业还应划拨一定的资金,用于技术改造,虽然这在一定时问内往往表现为成本的支出,但从长远的角度看,则是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举措。
(三)经济措施
1.
认真做好成本的预测和各种成本计划。因为工程成本具有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以及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等特点,所以成本的计划需要尽可能的准确。这就需要管理人员认真做好合同预算成本、施工预算成本,同时在施工之前做好“两算”对比,为成本管理打下基础。
2.
对各种支出,应认真做好资金的使用计划,并在施工中进行跟踪管理,严格控制各项开支。
3.
及时准确地记录、收集、整理、核算实际发生的成本,并对后期的成本做出分析与预测,做好成本的动态管理。
(四)合同措施
1.
选用适当的合同结构。成本管理和项目的合同管理息息相关,在施工项目组织的模式中有多种合同结构模式,在选择时,一定要对其分析、比较,最后再选用适合于工程规模、性质和特点的合同结构模式。
2.
合同条款严谨细致。在制定合同的过程中,需要对条文中进行细致地考虑,把握所有影响成本、效益的因素。尤其是潜
在的风险因素,在完成引起成本变动的风险因素的识别和分析后,就需要及时的采取必要的风险对策,比如说通过合理的方式同其他参与方共同承担风险,通过增加承担风险的个体数量,来有效的降低损失发生的比例,并最终使这些策略反映在签订的合同的具体条款中。
3.全过程的合同控制。采用合同措施控制项目成本,应贯彻在合同的整个生命期,包括从合同谈判到合同终结的整个过程。合同谈判是合同生命期的关键时刻,在这个阶段,双方具体地商讨合同的各个条款和各个细节问题,修改合同文本,最终双方就合同内容达成一致,签署合同协议书。这个阶段,虽然项目经理部还没有组建,但成本管理活动已经开始,必须予以重视。施工企业在报价时,一方面必须综合考虑自己的经营总战略、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和合同的风险程度等因素,以调整不可预见风险费和利润水平;另一方面还应该选择最有合同管理和合同谈判方面知识、经验和能力的人作为主谈人,进行合同谈判。
三、结语
总之,在施工项目的运作过程中,管理部门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制定和原则,尽可能的将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保证各项政策得到实施,同时也必须要对项目的经济进行严格的把控,保证资金运转的安全,做好成本控制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项勇,陶学明。基于寻租理论的工程监理博弈行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
(1)
[2] 张雪芹,任宏,陈赞炯,胥维桃.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
(3)
[3] 朱佑国,潘吉仁.合同总体策划过程中的定量化分析方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
2008,.
[4] 孟庆钧.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工程变更管理[J].安装,2005,.
(2)
作者简介:黄辉(1985-),男(壮族),广西南宁人,供职于南宁威特斯房地产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