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客户服务: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合作/咨询),173-0411-9111/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微信:543646
上一张 下一张

对铁道改扩建工程接触网施工技术的探讨

接触网是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中唯一的无备用供电设备,其运营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气化铁路的运营安全和经济效益,而且还涉及到受电的取流质量

4006-054-001 立即咨询

对铁道改扩建工程接触网施工技术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2-10-05 10:07 热度:

对铁道改扩建工程接触网施工技术的探讨

  摘要:接触网是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中唯一的无备用供电设备,其运营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气化铁路的运营安全和经济效益,而且还涉及到受电的取流质量。

  关键词:接触网;铁道施工;电气化

  前言

  铁道接触网是在铁路上方支起的一种输电网络,这种网络可以为电力机车提供电能,并且供电迅速、力度大、成本低、效率高,因此电力机车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相应地,为电力机车提供电能的接触网设备也会日益增多。我国行车组织采用昼夜不间断运输方式,因此,既有铁道接触网的改扩建施工只能利用停电天窗进行。停电天窗时间短,不能长时间、大兵团作战,且与相关专业交叉干扰多,施工程序复杂,施工外部条件多变等,而接触网是技术性较强、整体性较强的工种,所以接触网的施工方法要详细周全,要反复调查了解施工现场,根据建设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的施工要求,制定并优化施工方案,充分利用既有接触网和新建永久接触网设备,与设置临时过渡设施相结合,即采用“利用既有、永临结合”的施工方法。设置临时过渡设施前应充分调查线路并考虑可能引起干扰施工的因素,尽可能做到一次过渡到位,避免二次或多次过渡,下面作一具体论述。

  一、主要施工方法

  1 区间线路换边拨接处接触网施工方法

  区间线路换边处,由于新建线路需与既有线路连接,部分既有接触网支柱影响新建线路施工和行车安全,线路拨移前需对新建及既有接触网进行临时过渡施工,确保线路换边拨接的顺利进行。为保证新建线路的正常施工,同时维持既有接触网原状,保持行车取流,首先需预先拆除部分既有接触网支柱,并在线路拨移量较小地段,尽可能利用新建支柱,在其上安装长腕臂或平腕臂(CX≤4.2 m的支柱均可采用平腕臂)过渡,将既有接触网倒装至过渡腕臂上,拆除影响线路铺设的既有支柱及其腕臂悬挂装置;线路拨移量较大地段,在既有支柱对侧设置单根腕臂支柱过渡;线路拨移量较大且无法设置单根支柱的特殊地段,可设置软横跨支柱过渡;受地形限制无法设置软横跨支柱的地段,采用双线路腕臂过渡。其次在线路拨接前新建接触网必须架设到位,架线前应预先设置过渡锚柱。为了尽可能地利用既有接触网,降低工程成本,同时为使线路拨接时新旧接触网顺利对接,过渡锚柱尽可能地设置在线路拨接口,并尽可能地利用既有支柱作锚柱。

  2车站站改接触网施工方法

  (1)岔区接触网施工方法。车站站改一般需延长站线有效长度,咽喉区需插入新建道岔,拆除部分既有道岔,拨移部分线路中心。车站咽喉区需进行大量接触网改造,施工前重点进行线路调查和熟悉站前岔改方案,科学设计接触网施工方案,尽可能考虑永临结合的原则,合理布置支柱位置,减少过渡工程数量。

  a.对新增道岔由于既有线路或施工影响无法施工设计定位柱,且站改时需同时开通的道岔,采用单根混凝土支柱加长腕臂定位,对于大限界道岔,需采用软横跨或双线路腕臂定位。

  b.为保证线下铺轨工程施工,需提前拆除部分接触网支柱或单侧横跨支柱时,采用单侧增大限界设置过渡软横跨支柱,与另一侧既有软横跨支柱组成临时软横跨,并采用加长既有定位索固定;需拆除单支柱,可考虑利用既有或新建软横跨增设节点,临时悬挂新建接触网。

  c.当既有接触网拉线影响新建支柱立杆时,改移既有拉线下锚角度,但偏角不得超过3°,否则改变下锚位置,利用既有锚柱、新建支柱或设临时锚柱进行临时下锚,可适当调整锚支下锚角度(锚支下锚转角不超过600)。

  d.当既有接触网锚支或中锚与新设支柱绝缘距离不够时,在下锚索或中锚索安装绝缘子串或将锚支绝缘子前移进行电分段。

  e.新架设的接触网与既有接触网相交叉时,采用”道岔”方式(按交叉渡线线岔)进行调整过渡,并安装线岔和电连接,保证行车安全。

  f.特殊地段,如受地理位置影响,不能一次过渡到位时,可根据站改方案和岔改顺序,考虑二次过渡。

  (2)改建车站正线接触网架设的过渡方法。车站改建时,正线接触网架设需多次穿线,占用线路时间较长,可采用将正线接触网分为2个半锚并从锚柱处分开架设,在中心锚结附近进行对接(此方法限于有接头区段),在要求导线无接头区段采取2个停电点架设l条导线的方法,即第1个停电点先放线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临时固定,第2个停电点进行正式落锚,以上过渡方法均可缩短施工停电时间。

  (3)接触网站线延长的过渡方法。如车站站线延长较长,且无法利用既有接触网时,新架接触网在封锁拨接点内将新旧接触网对接,并对拨接区段接触网进行调整,最后拆除部分既有接触网。对于可利用既有站线接触网时,在拨接封锁点内平行拉移既有接触网至设计线路中心位置作临时过渡。

  3既有接触网线材更换方法

  既有接触网线材不能满足运营要求的部分,需更换既有线材。为了保证既有线路运营安全,同时满足换线施工需要,新架接触网临时固定在腕臂上,比既有接触网高200 mm以上,并采用“新旧交递、逐段降低、逐段调整”的方法进行调整,在调整区段既有接触网抬高,新建接触网降至工作支,新旧接触网相交区段按照“锚段关节”(在我国铁道建设中,接触网锚段关节的设计一般采用锚段关节,分为非绝缘三跨、非绝缘/绝缘四跨、绝缘五跨几种形式。一般情况下,隧道内接触悬挂设计常采用三跨关节,此项施工技术已经很成熟。)形式进行过渡调整,并安装过渡锚段电连接装置,最终全部利用新建接触网,拆除既有接触网。

  4接触网定测

  交桩后,接触网工程要及时组织初测、定测,确定接触网支柱的位置。一般是以道岔处(单开道岔、交叉渡线、复式交分道岔、曲线区段)接触网线岔标准定位位置处为起测点。无道岔时以最近的

  不用迁移的支柱中心为起测点。

  二、接触网改造工程的控制措施

  接触网改造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控制措施。

  (1)制定轨面红线与线路标高相衔接的具体措施,及时与工务、供电联合确认接触网施工的线路基准标高,确认各种施工桩的位置、形状,并要求线路施工专业“桩子”尽可能保留较长的时间,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审定过渡方案、核定接触网各支柱基坑的位置和控制导线高度的标准范围。

  (2)竖立区间支柱。注意支柱与既有信号机构的了望视线角度,不要挡住信号的显示,特别是在曲线地段;根据安装图在立支柱时要考虑到架线(承力索、接触线、回流线、供电线、架空地线等)后与既有建筑物的安全距离。

  (3)安装站场内硬横梁、软横跨。组织相关单位进一步验证各类硬横梁结构安全的可靠性;细化、落实架设要点施工组织计划,特别是“垂直天窗”点的落实;必须根据安装图考虑架线后带电体与车站风雨棚等建筑物之间的安全距离。

  (4)与设备单位既有设备的保护和配合问题。与电务部门的配色在站场内与电务的扼流变压器配接吸上线;区间内与电务的空扼流变压器或中性线圈配接吸上线。与通信部门的配合:仔细考虑远动系统中通道网络建立的进度计划;仔细考虑并准备无线控制的网上开关和建立无线信道,确保及时进行远动联调。与电力部门的配合:及时制定牵引变电所、分区所、开闭所供电时间表,保证试验用电。

  (5)与运输部门的配合。由于整个接触网施工牵扯到既有运营设施,因此必须根据工程量的情况,制定详细的要点、施工计划,仔细排出所需的“施工天窗”个数和具体时间,特别是“垂直天窗”的确定,要将所需的要点时间纳入运行图。

  (6)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外部影响,可能需随时变更、调整、优化施工方案,要利用PDCA控制法进行施工。

  (7)合理划分区段,在封闭点内采取大循环、小流水、平行推进、机械化作业、重点突击几个区段方法,避免分散作业,以便利于质量安全和施工组织。

  三、结束语

  接触网施工涉及到诸多方面,施工方法不但要具有方向性、指导性、普遍性,而且还要具备针对性、特殊性、控制性,要最大限度地将线路拨接、站场改造等大型综合工程按步骤分解成若干小项工程施工,避免长时间占用线路,减小运营干扰程度,缓解施工与运营的矛盾,还能确保接触网工程施工安全,缩短施工工期,加快建设周期。

  【参考文献】

  [1]于万聚.高速电气化铁道接触网[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2] 卞德宝.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管理的探讨阴.河北企业,2008,(1).



对铁道改扩建工程接触网施工技术的探讨


SCI学术指导


对铁道改扩建工程接触网施工技术的探讨
公司地址: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科技创业大厦19层 运营中心:大连市沙河口区金盾路127号 研发中心:大连市西岗区大工西岗科创产业园10层 邮政编码:116029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微信咨询:543646 业务咨询、合作:159-9855-7370(同微信) / 173-0411-9111 电子邮件:Djy@Jiqunzhihui.com
集群智慧®为我公司注册商标,在商标国际分类第1、7、9、11、20、30、35、36、37、38、40、41、42、44、45类用途中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侵权删除:2544906@QQ.com
本企业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信用等级AAA级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本站部分服务由本平台认可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如服务的质量有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我平台反馈,我们将及时为您解决,平台保障用户的全部权益不受任何损害。
请认准本站网址(www.jiqunzhihui.org.cn),推荐百度搜索“集群智慧云科服”直达本站。
版权所有:大连集群智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ICP备案:辽ICP备202101033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EDI证:辽B2-20230179 D-U-N-S邓白氏全球编码:620550735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