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客户服务: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合作/咨询),173-0411-9111/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微信:543646
上一张 下一张

桩基础施工中的通病及防治

桩基础以其设备简单,施工方便,应用范围广(适用于砂性土、粘性土,砂卵石土层和岩层),适应性强,承载能力大,技术成熟,工艺可靠等特点。在桥梁基础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006-054-001 立即咨询

桩基础施工中的通病及防治

发布时间:2022-10-05 10:07 热度:

桩基础施工中的通病及防治

  摘 要:桩基础以其设备简单,施工方便,应用范围广(适用于砂性土、粘性土,砂卵石土层和岩层),适应性强,承载能力大,技术成熟,工艺可靠等特点。在桥梁基础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桩基础施工按其开挖方式,可分为钻孔灌注桩和挖孔灌注桩,由于地质情况的不确定性,桩施工工程中容易发生一些质量问题,在此将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桩基础施工 质量问题 防治措施

  1、钻孔灌注桩易出现的问题及防治

  1.1 质量问题:成孔后不垂直,偏差值大于规定的L/100,或超过50cm,钢筋笼未能顺利入孔。

  原因分析:钻机未处于水平位置,在钻进工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钻杆弯曲,接头松动,致使钻头晃动较大;钻孔工程中遇到障碍物,如孤石、探头石,把钻头挤向一侧。

  防治措施:先将场地夯实平整,轨道枕木均匀着地;使钻机顶部的起重滑轮、钻杆的卡盘和护筒桩位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在钻进过程中防止钻机移位或出现过大的摆动;在不均匀底层中钻孔时,采用自重大、钻杆刚度大的钻机,并对弯曲的钻杆要及时调整或废弃;进入不均匀地层、斜状岩层或碰到孤石时,钻速要打慢挡。另外安装导正装置也是防止孔斜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1.2 质量问题:在钻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孔壁坍塌。

  施工工程中发生孔壁坍塌往往都有前兆,有时是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有时护筒内的水位突然下降。

  原因分析:泥浆稠度小,护壁效果差;护筒埋置较浅,周围封堵不密实;泥浆比重过小,使水头对孔壁的压力较小;钻进时未连续作业,中途停钻时间较长,孔内水头未能保持在孔外水位或地下水位线以下2.0m,降低了水头对孔壁的压力;提升钻头或安装钢筋笼时碰撞孔壁;清孔后未能及时浇筑混凝土,放置时间过长。

  防治措施:在松散易坍的土层中,适当埋深护筒。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根据地质情况的不同,选用适宜的泥浆比重,泥浆稠度及不同的钻进速度;保持护筒内泥浆水位高于孔外水位,保持水头压力的相对稳定;搬运与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钻孔时应连续作业,无特殊情况,中途不得停钻;浇筑时准备工作要充分,清孔后及时浇筑。

  1.3 质量问题:桩底沉渣清除不彻底。

  特别是嵌岩桩泥渣回沉深度过大,致使浇筑混凝土时无法全部托起沉渣,造成桩头混凝土夹杂泥浆,强度降低;同时降低桩基承载力。

  原因分析:泥浆的性能不能满足要求,造成较大颗粒下沉;检孔器碰撞孔壁,造成孔壁塌孔;清孔后放置时间较长未能及时浇筑混凝土。

  防治措施:根据不同地质条件,泥浆的性能参数,达到规范标准后方能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检孔器下放时,避免碰撞孔壁;清孔后及时浇筑混凝土。

  1.4 质量问题:钢筋笼就位后突然下沉或偏位。

  原因分析:测量定位出现误差或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导管碰撞钢筋笼;在施工过程中,桩位挖制点未采取保护措施,挖制发生位移;钢筋笼固定不牢固或固定措施不得当(如固定在护筒上)。

  防治措施:钻孔时测量定位要准确,在钻进过程中要经常复核钻杆是否偏位;筒周围的土层,防止护筒偏位;做好挖制桩;在钢筋笼定位后,将钢筋笼牢固地固定在孔位四周的垫石或枕木上,其中垫石或枕木不能压在护筒上,要高出护筒100mm左右。

  1.5 质量通病:混凝土凝土时,混凝土的流动性过小,把钢筋笼挤压上浮;提升导管,钢筋笼上浮。

  原因分析:混凝土流动性过小,集料与钢筋笼的摩阻力增大,当摩阻力大于钢筋笼的自身重量时,钢筋笼上浮;灌注混凝土接近钢筋底部时速度过快,混凝土将钢筋笼托起;提升导管过快,带动导管中的混凝土下流速度过快,底部混凝土上升过快也将钢筋笼托起;提升导管时,导管挂在钢筋上,钢筋笼随着导管一同上升。

  防治措施:水下混凝土的集料级配配制要严格按规范标准,做到级配良好。细集料在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大,使水下混凝土的流动性好,摩阻力小;当所灌注的混凝土接近钢筋笼底部时灌注速度放慢,待导管口提高至钢筋笼内至少2.0m以上时方可恢复正常的灌注速度;在安装导管时,应使导管的中心与钢筋中心尽量重合;导管接头处应做好防挂措施。

  1.6 质量通病:灌注水下混凝土时有断桩现象发生。

  例如导管提升和起拔过多,露出混凝土面或因停电,灌注不连续造成夹渣,出现桩身中岩渣沉积成层,将混凝土上下分开。

  原因分析:混凝土塌落度小,离析或集料级配不合理,在灌注过程中堵塞导管,提起导管时,形成断桩;测量及计算错误致使导管底口距离较大,致使首批灌注的混凝土不能埋住导管,形成断桩;导管提拔时由于提拔过多,从而使导管底口露出混凝土面,使导管口处于泥浆层或泥浆与混凝土的混合物层中,形成断桩;导管接口不严密,泥浆渗漏导管内,在混凝土中形成夹层,造成断桩;导管埋深过度,无法提起导管或将导管拔断,形成断桩;其他意外原因(如机械故障、停电等)造成不能连续灌注,中断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形成断桩。

  防治措施:按配合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和易性和流动性,使混凝土能顺利灌注,当桩长较长,灌注时间长时,应通过调整外加剂的缓凝时间来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灌注混凝土前认真进行孔径测量,准确算出全孔及首次混凝土的灌注量;在浇筑混凝土时,导管插入混凝土的长度应适应,一般为2-4m,长桩可相应有所增加;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随时控制混凝土面的标高和导管的埋深,提升导管要准备可靠;灌注混凝土前,要对导管进行密封性试验,以防导管渗漏;混凝土堵塞导管时,可采用拔插抖动导管,使混凝土顺畅;关键设备、材料要备用,如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连续灌注。

  1.7 质量通病:遇有溶洞是时出现短装。

  原因分析:遇有溶洞时,灌注的混凝土穿起溶洞区时,混凝土会向溶洞区渗漏,灌注的混凝土标高越高,向溶洞区渗漏得越厉害,此时如按设计方量计算,混凝土面肯定比设计桩顶标高要矮,就出现了短桩。

  防治措施:遇有溶洞时,到灌注到桩顶时,准备测量混凝土灌注速度和桩顶面混凝土的上升速度,掌握混凝土层上升速度是否正常,如不正常需补灌;灌注到设计标高后,不要马上拔出导管,要观察一段时间后,通常情况下是30分钟,如这段时间的混凝土面不再下降,说明混凝土已停止向溶洞区渗漏,如混凝土面继续下降,则需继续灌注,直至混凝土面不再下降。

  1.8 质量通病:桩顶浮浆过多。

  原因分析:桩顶浮浆产生的原因主要从混凝土方面着手,混凝土自身的粗集料级配不连续,使集料嵌合不密实,会使砂浆外流,漂浮在混凝土的面层;混凝土灌注时,导管口与孔底距离过大,混凝土与桩中你泥浆接触面增大,接触时间加长,使混凝土砂浆与集料分离,集料下沉,砂浆上浮从而使桩顶浮浆增多。

  防治措施:严格按配合比进行混凝土的搅拌,粗集料的配制比例应符合桥规要求,粗细集料之间的空隙填充饱满,嵌合密实,砂浆对集料的包裹良好;混凝土灌注时,导管口与孔底距离不大于40-50cm,首次混凝土能在短时间内封住导管口。

  2、挖孔灌注桩易出现的问题及防治

  2.1质量通病:桩底沉渣或桩底混凝土离析。

  原因分析:桩底沉渣清除不彻底,造成的原因很多,大部分是由于在桩的浇筑前没有认真的清底,在挖孔灌注桩中由于桩底沉渣问题影响桩的质量有很大的一部分,所以挖孔灌注桩清除桩底沉渣,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桩底混凝土离析主要是桩底水清除不干净,水使混凝土离析,其次是串筒放置高度太高,混凝土在下落过程中,粗集料与混凝土分离,从而离析。

  防治措施:在混凝土浇筑前一定要仔细检查桩底沉渣,特别是施工现场人员要下底检查桩底沉渣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混凝土灌注时必须使用串筒,而串筒口距混凝土面的距离小于2.0m;孔底有水时,可用于抛水泥吸水,使桩底水现成与混凝土的水灰比相近的水泥浆。

  2.2 质量通病:桩身混凝土发生离析,不密实。

  原因分析:混凝土的集料级配不良;护壁渗水进入混凝土面层;混凝土运输路程远又与搅拌设备;混凝土落差大未设溜槽或串筒;混凝土振捣过度或振捣不够。

  防治措施:混凝土集料级配要配制良好;护壁渗水进入混凝土面层时可用同品牌、同标号的水泥来吸干,并使用振捣棒振捣,使水泥浆与混凝土融为一体;混凝土灌注时一定要使用溜槽或串筒,串筒的高度距混凝土面的距离要小于2.0m,摘除串筒时应一节一节的摘(通常是1m);混凝土振捣时要控制其程度,既不能过振也不能少振,更不能漏振。振捣密实的标准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出现平坦、泛浆。使振捣棒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与模板应该保持5-10cm的距离,分层振捣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每层混凝土厚度为30-5.cm。

  结束语

  桩基础是桥梁的承力结构,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座桥梁承力程度和使用功能。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提前预防,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桩基础质量病害的发生,保证工程质量。



桩基础施工中的通病及防治


SCI学术指导


桩基础施工中的通病及防治
公司地址: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科技创业大厦19层 运营中心:大连市沙河口区金盾路127号 研发中心:大连市西岗区大工西岗科创产业园10层 邮政编码:116029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微信咨询:543646 业务咨询、合作:159-9855-7370(同微信) / 173-0411-9111 电子邮件:Djy@Jiqunzhihui.com
集群智慧®为我公司注册商标,在商标国际分类第1、7、9、11、20、30、35、36、37、38、40、41、42、44、45类用途中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侵权删除:2544906@QQ.com
本企业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信用等级AAA级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本站部分服务由本平台认可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如服务的质量有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我平台反馈,我们将及时为您解决,平台保障用户的全部权益不受任何损害。
请认准本站网址(www.jiqunzhihui.org.cn),推荐百度搜索“集群智慧云科服”直达本站。
版权所有:大连集群智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ICP备案:辽ICP备202101033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EDI证:辽B2-20230179 D-U-N-S邓白氏全球编码:620550735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