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式开展和推行建设工程监理工作是从1988年7月25日建设部发出《关于开展建设监理工作的通知》文件开始,建设监理制度的实行,为建立一个由建设单位、承建单位、监理单位三位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5 10:08 热度:
我国正式开展和推行建设工程监理工作是从1988年7月25日建设部发出《关于开展建设监理工作的通知》文件开始,建设监理制度的实行,为建立一个由建设单位、承建单位、监理单位三位一体,以合同为纽带、以建设法规为准则、以投资效益为目标的开放型、专业化、社会化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的新格局作出了重要贡献。20多年来,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制度不断健全,监理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整个行业的监理水平得到充分提高,工程监理人员通过辛勤的劳动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为提高工程质量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工程监理人员对工程建设监理工作内涵的正确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是监理工作质量控制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本文对如何实现工程质量目标谈几点认识:
一、正确认识工程建设监理工作的性质是实现质量控制目标的基础
建设工程监理单位作为第三方,应公正、独立、自主地开展监理工作,监理是受业主委托和授权的,所以要千方百计为业主服务,进行目标控制,但是监理单位应具有非依附性。监理单位的监理活动不但受业主方的委托合同的约束,而且必须依据“国家工程建设的政策、法律、法规、政府批准的建设文件及其它工程建设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监督管理。建设工程监理要维护业主和承包商双方的合法权益。工程监理工作是一种针对工程建设的管理行为,监理人员只有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紧紧抓住监督管理这一主线,做到对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投资、进度的综合管理,才能保证工程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
本人自一九九五年开始从事工程监理工作,当初各方对工程建设监理的含义未能全部认识,业主方、监理方、承建方普遍认为监理工作只是对工程施工过程实施的一种外部监督,监理人员所从事的只是一种单纯的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具体表现为对施工过程进行简单的旁站监督及工程质量指标的独立抽检。监理人员劳动强度大,效率却很低,往往面对“亡羊补牢”的局面。停工、返工现象频繁,监理人员与其它建设主体关系紧张,给工程建设整体目标的实现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由于对工程监理认识上的误区,造成监理工作的监督职能与管理职能隔离开来,从而使工程建设监理工作只能对工程质量进行外部监控,不能采取有效的手段督促施工单位从内部加强质量意识,提高工程质量,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不必要损失。经过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和学习体验,以及建筑市场客观环境的成熟,各方主体逐步认识到工程监理也是项目建设的主体之一,只有全身心投入项目之中,正确实施监理行为,将工程建设纳入有序的运行轨道,才能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使监理工作行之有效,单就质量搞监理,难以建立有效运转的项目管理体制,工程质量目标不会顺利实现,其它目标依据对立统一的原理也不会顺利实现。
二、多方面的监理工作是实现监理工作质量控制目标的保障
在实施的工程建设监理工作中,如果不能实施对工程建设过程的多方面管理,对工程建设的前期管理工作极少介入,等到进入施工现场后,对施工单位的自身情况了解甚少,对施工队伍施工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清楚,对工程施工的新工艺、新材料也知之甚微,不能针对工程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预控措施,面对各种不断出现的质量问题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法做到事前控制,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从而使质量控制目标不能落实。近年来监理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监理人员只有对工程建设实施阶段进行全过程的管理,通过专业化、规范化的科学监控才可保障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因此监理人员为实现质量控制目标采取的管理工作应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监理工作应覆盖项目实施的整个阶段,即从项目立项或项目决策至保修期结束。因此监理人员在工程招投标阶段就应进行主动积极的管理工作,通过对工程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查,对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有所了解。而对承建单位以往业绩的调查,既可加深监理人员对承建单位以往业绩的了解,又可加深监理人员对承建单位技术水平的预先认识,从而可在制定监理规划、细则时做到对症下药,通过周密、细致的事前控制,消除由于施工队伍自己管理水平缺陷给工程带来的质量隐患,为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做好应有准备,使监督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2、工作质量的控制。在项目质量控制中,人、机、法、料、环这五大要求,人是决定的因素。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自身质的高低对工程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人员素质高低对工程质量影响的表现就是工作质量,因此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核查,施工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特种行业人员等资格证书的检查,以及施工现场操作人员具体技能水平的考核,使影响施工过程工序质量的人为因素得到全面了解,采取综合而全面的控制,促使工程施工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造成人为的质量、安全事故。
3、工程所用原材物料的质量控制。工程所用原材物料是形成工程实体的原料,也是工程质量形成的基本要素。保证原材料物料按质、按量供应和使用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对原材物料的质量控制应采用“三把关,四检验”的制度,从材料的供应、检查验收、现场储存、性能化验都要进行认真的控制监管,保证工程材料质量的稳定性、供货安排的合理性,确保工程质量基础条件的完善。
4、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施工机械设备一般不直接用于工程实体,因此对工程质量不产生直接影响,但不能忽视它的间接影响,所以在审核施工方案时,选用先进的、可靠的、适用的、符合技术要求的设备,对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5、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最基本的内容是工序质量的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偏差和分析影响工序质量的制约因素,并消除制约因素,使工序质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好工序质量,就要做到对每道工序、每个工作全面实施监督操作、检验把关、预防和检测检验相结合的管理控制方法。
6、施工方法的质量控制。通过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审核以及对施工法的确认,监理人员可分析出施工单位该项目施工操作的技术可行程度及质量目标实现的保证程度,也为监理人员采取质量控制措施提供了技术依据,为质量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证。
三、协调好与各方主体关系,是实现质量控制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监理单位与业主方、施工方相互关系的正确理解与处理也是我们顺利开展监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三者关系处理不好,常常使监理人员处于尴尬的境地,施工单位认为监理方是业主的雇佣者,会偏袒业主的利益,业主方有时会认为监理人员与承包方联手哄骗业主,而监理方可能会觉得业主方与施工方撇开监理方自行其事。三者关系不能协调一致,监理工作就会寸步难行,而监理人员的公正立场和对三方关系的正确处理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监理人员应严格遵守监理职业道德,按照科学、独立、公正的原则维护业主方、承建方的合法权益。赢得各方的理解和信任,尤其是要让施工管理人员对监理人员有信任感,理解监理方的职责,将是监理工作完成的基石。
因此监理人员的认识观念、管理水平、思想素质、职业道德、专业水平是我们监理人员能否完成监理工作任务的关键因素。自身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质量控制目标能否实现,而监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在监理全过程中,要严格目标计划和规范的执行,要严格操作规程,要严格按规范管理,要严格检查检测手段,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充分发挥监理人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