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建筑科学和建筑技术也有了高速发展。现有住宅楼面多为现浇结构,出现裂缝机率增大,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的裂缝,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5 10:08 热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建筑科学和建筑技术也有了高速发展。现有住宅楼面多为现浇结构,出现裂缝机率增大,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的裂缝,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这些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而且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大大降低了房屋结构的耐久性;破坏结构的整体性、降低其刚度;引起钢筋腐蚀。,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防止裂缝的发生。
一、裂缝表现
斜向裂缝:多分布在房屋外墙转角所在房间的楼板上,裂缝一般成45°斜向,有时一只角同时出现两条裂缝,裂缝基本上为上下贯通。
纵横向裂缝:主要表现为纵横向裂缝。
表面龟裂:此类裂缝主要表现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裂缝,容易控制与处理。
二、原因分析
(一) 设计因素引起的裂缝
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形式的工程,柱、剪力墙较多,因此结构竖向刚度大。而楼板因跨度大,板较薄,其刚度较小,当混凝土发生变形时,在刚度突变部位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现象,造成板角开裂。基础设计往往是一致的,而每根柱的荷载不一定相同,必然产生不均匀沉降,尤其是角柱和核心筒剪力墙,与其他柱有较大的沉降差,楼板容易开裂。基础设计应与上部结构荷载相协调,确保建筑物均匀沉降;楼板筋设计应采用细径密排,最好采用双层双向钢筋,角部设置放射筋,预留洞口等薄弱部位应设置加强筋。
(二) 施工因素引起的裂缝
模板支撑系统刚度不足或稳定性不良,造成局部变形过大,易产生平行于板边的跨中裂缝。拆模时间过早,结构无法承受自重而出现跨中裂缝;钢筋绑扎不规范,最常见的是负弯距筋未设置足够的马凳筋,承载力降低。负筋绑扎不牢,施工中无法保证钢筋间距均匀,不满足构造要求。角部施工时省略了构造筋,造成配筋不足;混凝土配比不正确;混凝土浇捣时振捣不密实,压光时间不当,或振捣时间过长,使粗骨料下沉,面层浮浆多;混凝土浇捣后养护不及时、不充分、表层失水太快,里层混凝土水化不足;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导致混凝土中各成分不能均匀混合,影响强度。施工荷载的过早施加、超载也是造成混凝土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
(三) 材料因素引起的裂缝
水泥安定性不合格;粗、细骨料(砂、石)级配不良,造成骨料间孔隙率大,混凝土中游离水隐藏量多,密实度下降,从而导致强度下降。砂、石中含泥量高,不但会降低混凝土强度,而且抗裂性、防渗性受到明显的影响。砂、石颗粒偏细也将增加水泥用量和耗水量而影响强度;外加剂选择不当,其减水或膨胀效果不明显,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四)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混凝土将发生变形,变形遭受刚度、强度较大的构件约束时,构件将产生拉应力,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三、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1) 优选水泥品种。混凝土结构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水泥水化热的大量积聚致使混凝土出现早期升温及后期降温而产生的温差变化,为此,在施工中可采取一些措施,如选用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低热水泥品种来配制混凝土。
(2) 控制材料的使用。根据施工的具体条件降低水灰比,减少水的用量,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泌水、离析等现象,使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减小。施工时尽可能选用良好的颗粒级配方案,用颗粒级配大的粗中砂来拌制混凝土,严格控制砂、石中的含泥量。另外,还应控制施工工期,尽量不要在高温季节施工,可减少温差应力对混凝土变形的影响。
(3) 提高操作水平。加强混凝土振捣,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拉强度;加强对混凝土成品的保护和养护,避免温差裂缝的产生;对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应在浇筑后lO到12小时内及时做好浇水养护, 以使混凝土有足够的湿度保持水化反应,并且连续养护日期一般不少于半个月。这样,不仅有利于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而且还可以在养护时降低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约束作用,防止收缩裂缝的产生。
(4) 控制钢筋位置。在绑扎构造钢筋时为防止钢筋走位,可以用一些技术措施进行控制,从而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板面裂缝的发生。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使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合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按技术要求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
(5) 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就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A、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过快,楼层砼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必须保证。B、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24小时以前,不允许吊卸大宗材料,避免冲击振动。C、在模板安装时,吊运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D、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考虑采用加密立杆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防止裂缝的发生。
(6) 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 :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确定保温覆盖层的厚度和撤除时间,养护严格按标准执行。
四、混凝土裂缝处理
(一) 对于浅表面裂缝(沉缩裂缝,干缩裂缝),缝宽小于0.5m,可用下列方法:
1. 裂缝表面清理干净,用水泥浆刮抹。
2. 稍深一些的裂缝,沿裂缝凿去薄弱部分, 用水冲洗后,用1:2水泥砂浆修补。
(二) 裂缝较深(10mm以上)
1. 注射环氧树脂黏合剂。注射前,用电吹风吹干裂缝,然后用注射器把黏合剂缓慢注入,至全部充满。
2. 裂缝口扩成V型,用毛刷清除粉末,用电吹风吹干,在扩口内填入环氧树脂胶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