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花园城市建设的稳步推进,南昌市提出了“森林城乡、花园南昌”的城市绿化工程改造项目,本文就对于“森林城乡、花园南昌”这一建设项目进行分析、阐述。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5 10:08 热度:
摘要:随着花园城市建设的稳步推进,南昌市提出了“森林城乡、花园南昌”的城市绿化工程改造项目,本文就对于“森林城乡、花园南昌”这一建设项目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绿化改造生态绿化规划
南昌是一座山水绿色都城,开展“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具有自身优势。绿色生态是我市最大的财富、优势和品牌,实施“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最根本、最基础的出发点就是维护、改善好生态环境。
一南昌市改造前的现状
在南昌市实行“森林城乡、花园南昌”改造前,南昌市整体的绿化面积只是局部部署,各街道绿化厚度不够,乔木种植参差不齐,影响交通视线,监管部门日常管理工作失职。道路绿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绿化与架空线路、地下管网的矛盾南昌市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上盲目栽植大型灌木、乔木,结果使植株长势减弱,有的因根系无法伸展,吸取不到所需养分而死亡,在有架空电线的下面盲目栽植垂柳、毛白杨等大型乔木,因产生树线矛盾不得不疏枝,影响美化效果,更严重是在大风季节,因疏枝不及时,造成线路的中断,会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2、盲目选用外来植物品种只顾眼前效果,不考虑长远利益。选用未经引种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结果因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而逐渐死亡。不但造成了经济损失,还影响绿化的整体效果。
3、设计形式单调而且过于封闭主次干道千篇一律,没有特色、没有创新,缺乏活力和生机。分隔带两侧的栏杆过高,显得道路拥挤,影响市容。
4、片面的强调绿化,忽视道路的交通功能在人行道上栽植树型不紧凑的灌木,影响骑车与步行,在较窄的分隔带上密植体量大的灌木、乔木,阻挡了行车视线。在环岛上,这一矛盾更为突出。
二南昌市绿化改造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南昌市来说,道路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而不能分割开来,否则就会给人支离破碎的感觉。我认为在南昌市进行道路绿化设计时要从全局的出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在南昌市道路改造时,绿化规划在与现场的结合、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行道树、分隔带、中心环岛、人行道和林荫带五个组成部分的布局和植物品种的选择是否密切配合,有没有做到景色的相对统一;在洪都大道,在原来绿化带缺少种植高大乔木,绿量显得稀少,整条道路的绿化层次不分明。
2、南昌市道路绿化设计对交通是否有影响;在昌南大道改造前,由于在绿化设计时,对道路两边种植的树木没有特别要求,在多处道路交叉口,因为树木高大,影响了交通行车的视线,降低了交通安全系数。
3、南昌市道路绿化改造时对原有乔木有没有进行保护。在高新大道改造过程中,由于多处施工中地方没有对原有的乔木设置保护屏障,致使许多乔木在施工期间被破坏。
三“森林城乡、花园南昌”绿化改造中的若干建议
1、认真调查南昌市道路的周围环境和当地的地理条件,为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调查的指标可以有(周围绿化现状)绿化的布局、树种及长势、土壤理化性质及地下、空中管线和大型公共场所。
2、仔细分析,合理规划
2.1道路绿化包括行道树、分隔带、中心环岛、人行道和林荫带五个组成部分,为充分体现南昌市的美观大方,不同的道路或同一条道路的不同地段要各有特色。在南昌市绿化规划在与周围环境协调的同时,五个组成部分的布局和植物品种的选择应密切配合,做到景色的相对统一。
①行道树,以冠大荫浓的乔木为主,侧重落叶类夏季可遮荫,冬季可为行人提供天然日光浴。间距5~8米,在有架空线地段,可选择耐修剪的中等株形树种。
②分车带,是道路绿化的重点,可结合自身宽度、所处车道性质及有无地下管线进行规划。位于快车道之间的分车带,以草坪和宿根花卉为主,适当配以小型花灌木。
③中心环岛,地处道路交叉点,目的是疏导交通,要求绿化高度在0.7米以下,为使司机和行人能准确地观察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可采用小乔木和灌木、花、草结合的方式进行各种几何图案或变形设计。
④林荫带,以方便居民步行或游憩为前提,参照公园、游园、街头绿地进行乔、灌、草、花的合理优化配置;同时,可布置少量的园林设施,如园路、花架、花坛、园桌、园凳、宣传栏等。
⑤人行道,是街道绿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当人行道宽度在6米以上,且人流量不大时,可在人行道与车道之间设置绿化带,绿化带宽度应在2米以上,种植带内植行道树,空地种植小花、灌木和草坪,周围种植绿篱。人行道较宽,人流量不大时,除在人行道上栽植一排行道树外,还要结合建筑物特点,因地制宜在人行道中间设计出或方或圆或多边形的花坛(既要考虑绿化效果又要方便行人通过)。
2.2道路绿化作为市政道路的配套设施,其设计必须以满足行车安全为前提,所以道路绿化应该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安全为前提,所以道路绿化应该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的要求,还有要避免眩光。在《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中规定行车视线要求是指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种植的树木不影响驾驶员的实线通透,保证行车视距;在弯道外侧的树木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设计规定在各种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为车辆运行的空间,树木不得进入该空间。此外中间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车辆的眩光。
2.3在南昌市道路绿化改造时,为了保护原有的乔木,在绿化设计时,应设计好对原有乔木的保护方法,以防止原有乔木在道路改造时被破坏。
3、科学配置和选用植物品种
在南昌市道路绿化时,争取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因道路污染严重,树种应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抗旱、抗污染、抗板结;花叶果干俱美;无臭味、无飞絮、病虫害小、寿命长;发叶早、落叶迟、夏季绿、秋色浓、落叶时间短、叶片大而利于清扫的乡土树种;注意选择具有消减有害物质功能的树种。草皮应选择绿期长者)耐践踏,耐修剪,繁殖力强,并要合理选用经过引种驯化的外来优良品种,以丰富本地的物种,增加城市色彩。
四南昌市“森林城乡、花园南昌”部分改造后的成果
据统计,到目前,全市“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共完成造林面积46.823万亩,其中城郊市级重点工程完成造林3.4万亩,完成绿化里程558公里,栽植各类苗木333.9万株;完成一般通道绿化造林3.8万亩,完成里程1044公里;村庄绿化完成造林6.827万亩,绿化村庄1955个,形成了街道两边树有高度、林有厚度、绿有浓度、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城乡绿化体系,交通视线变得明朗,造就了“人在城中、城在林中、城乡一体”的一流生态环境,“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五结束语
总之,南昌市“森林城乡、花园南昌”的建设,按照点、线、面有机结合的要求,建成常绿和落叶并举、速生与慢生兼顾、林相和季相搭配、平面与立体结合的绿化格局,确保城区当年种植、当年成林,城郊当年种植、三年成林、五年成材,形成树有高度、林有厚度、绿有浓度、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城乡一体绿化新体系,实现现代化的新南昌。
参考文献:
[1]吴磊.街道绿化设计思路[J].安徽林业;
[2]田国行.城市绿地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D].中国农业大学;
[3]吴立蕾.基于绿视率的城市道路绿地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4]张晓娜.关于城市改造中的绿化问题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
[5]王应彪,王会荣.浅谈城市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