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05 10:08 热度:
徐子浩 郑洁 (5)室内顶棚、墙面、地面宜采用较浅颜色的建筑材料,以便能更有效地利用光能。
摘要:本文作者主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建筑电气中比较重要的几个问题如电气照明设计、智能建筑、供配电问题等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电气照明,智能建筑,供配电
中图分类号: TM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author, based on his work practice, then electrical building more important in some problems such as electrical lighting design, intelligent building, power supply problem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electrical lighting, intelligent building, for distribution
引言
随着社会结构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建筑规模不断扩大,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越来越依赖于建筑物,也对建筑物的功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代化建筑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体现、文化表现,也是一个国家先进科技的表达。而建筑电气作为建筑整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其设计等诸多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关于建筑电气照明设计问题
目前,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形式下,如何才能在建筑电气照明设计中,最大限度地体现节能,保证节能的效果 ,成为每一位电气设计工作人员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
1.1 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原则
建筑照明节能设计应提倡绿色照明。绿色照明并不只是照明节能 ,而是在有益于提高人们生产、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保护身心健康的基础上 , 在保证民用建筑照明功能 ,即照度、色温、显色指数等照明质量指标的前提下 ,尽可能节约无谓消耗的能源。不能因为节能而过高地增加投资 ,而是应该让增加的部分投资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用节能减少下来的运行费用进行回收。
为此,在照明设计时,应最大程度地满足建筑的功能 ,既要注重光的物理特性 ,也要考虑照度水平、灯具布置,考虑视觉环境及照明效果。因此,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要贯彻以人为本、舒适实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原则。
1.2 建筑电气照明设计节能的主要措施
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在建筑电气照明设计节能措施中有以下认识:
1.2.1 合理确定照明设计方案
(1)合理选择照明方案
1)建筑艺术照明的设计 ,应讲究实效、 避免片面追求形式。2)当条件允许时 ,在有空调的房间应采用照明空调组合系统。3)分区设置一般照明和混合照明。(4)在需要有高照度或有改善光色要求的场所 ,宜采用 2种以上光源组成的混光照明。下表1.1给出了常用的4种混光照明特性。
表1.1 常用的4种混光照明特性
(6)严格控制照明用电指标,优选利用系数较高的照明设计方案 ,不允许采取降低推荐照度的方式来节能。
(2)合理选择照度标准
按照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等规范要求 ,不同的建筑类型和工作区域均有相适宜的照度标准值与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同房间或场所的照度标准值仅给出 1个,设计人员可根据所设计的工程,参照标准值进行设计。若有必要时,也可在标准值的基础上适当加以调整,但不能盲目提高照度标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3)合理确定照明方式
工作场所为达到整个场所的照明要求 ,除旅馆客房外,通常均应设一般照明;同一场所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照度要求时,为节约能源,根据照度该高则高和该低则低的原则 ,应采用分区一般照明;对于部分作业面照明要求高 ,但作业面密度又不大的场所 ,应采用混合照明 ,通过增加局部照明的方式来提高作业面照度。
节约照明用电不能单靠减少灯具数量或降低功率来实现 ,要充分利用自然光。靠近室外部分的建筑面积 ,可考虑采用透光率较好的玻璃门窗 ,白天少开灯 ,以达到充分利用自然光的目的。凡是可以利用自然光的这部分照明 ,可按照度标准检测现场照度 ,进行灯光自动调节。对于建筑物夜景照明的设计 ,要服从城市景观规划的要求 ,体现建筑的总体风格 ,表现其文化底蕴。应将照明与美学、 艺术结合起来 ,营造出一个优美、 舒适的夜景环境 ,而不应只强调高亮度 ,要控制和避免光污染 ,注意对人文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1.2.2 推广使用高光效光源
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如何合理地选择光源 ,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性质、 使用的场所、 人员的视觉要求、照明的数量和质量来确定。应在满足显色性、 启动
时间等要求条件下 ,从发光效率高、 显色性好、 使用寿命长、 启动可靠、 方便快捷、 性能价格比高等方面选择高光效光源。
根据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建议按以下几个方面选择光源:
(1)灯具安装高度较低的场所选用荧光灯。荧光灯包括直管荧光灯和紧凑型荧光灯 ,它们都具有光效高、寿命长、显色性较好等优点 ,但前者比后者光效更高、 寿命更长、光通维持效率高、 性价比更优。因此 ,除有装饰性要求的场所外 ,一般情况下 ,都应选用直管荧光灯 ,并推荐采用 T5, T8细管。
(2)灯具安装高度较高的场所宜用金卤灯,也可用中显色高压钠灯 ,对于显色性要求高的场所,可以采用陶瓷金卤灯;对于没有显色性要求的工业场所 ,可以用高效、 寿命长的高压钠灯。
(3)安装高度高且不易维护的场所如高大厅堂等,宜选用高频无极荧光灯。其重要特点是使用寿命长(达 5~6万小时) ,同时 ,光效高(60~70m/W) ,显色性好 (Ra达 80) ,起点快捷、可靠。
(4)不应选用荧光高压汞灯。金卤灯是在汞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光效比汞灯约提高 60%(400W 为例 ) ,显色指数高 ,寿命更长。
(5)限制热辐射光源 (普通照明用白炽灯、卤钨灯 )的应用。热辐射光源的优点是显色性好、起点快速、便于调光。但由于光效低、寿命不长 ,所以要限制使用。除要求调光、 开关频繁和短暂工作以及特殊装饰要求外 ,不应使用。
1.2.3 采用高效率节能灯具
以上各类光源是很少单独使用的,光源必须配备各种灯具 ,才能真正体现其实用价值。因此 ,在照明设计中,应注意选择控光效果好、效率高的灯具,还应注意灯具的配光曲线。
灯具的效率对节能的影响很大。灯具选择不当、效率太低,将使能量损失高达 30%~40% ,这是用其他方法都无法补救的;反之 ,灯具效率高,可使单位面积耗电量下降,降低投资和运行费用,从而节能。荧光灯灯具和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灯具的最低效率值应符合下表1.2的规定。
表1.2荧光灯灯具的效率
在进行照明设计时,应针对不同面积和高度的房间 ,先计算室内占空比 RCR,然后根据计算得出的RCR值来确定选用宽或中窄光束的照明灯具,再根据房间中天花板、 墙面以及地面的反射系数 ,求出所选用灯具在该房间的利用系数 ,这才是较为科学的照明设计的方式,才能达到节能的效果。
一般不宜采用效率低于 70%的灯具。当灯具装有遮光栅格时要特别注意遮光栅格保护角对灯具效率的影响;采用非对称光分布灯具 ,由于它具有减
弱工作区反射眩光的特点 ,在一定的照度下 ,能大大改善视觉条件 ,因此可获得较高的效能;改用变质速度较慢的材料, 如玻璃灯罩、 搪瓷反射罩等制成的
灯具 ,以减少光能衰减率。
当然,建筑电气照明设计节能的措施还有很多,如优选气体放电光源启动设备、选择合理的灯具控制方案、减少变压器损耗等,由于篇幅有限作者在这里就不一一详细介绍了。
二、建筑智能化有关问题
2.1 建筑智能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智能建筑与智能住宅小区工程项目迅速发展,建筑智能化正被越来越多的建设单位所接受。智能化系统作为建筑物的关键,其设计原则应具有设备的先进性,配置的合理性,安全的可靠性和费用的经济性,然而在设计过程中或多或少总是会存在一些问题,据相关的资料可知在智能化建筑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简单化。如:设计楼宇自动化系统保证恒湿,没有采用湿度调整设备。
(2)概念化。突出表现在综合布线设计上,水平线缆不问情由地一律采用超五类UTP(非屏蔽双绞线),甚至对所有的语音点都采用6类线缆也非常舍得。
(3)形式化。在设计中不分条件,只管堆砌技术形式,结果沦落成摆设。
(4)理想化。把运行状态静态化,忽视大环境条件和系统运行的动态特性。
(5)重视广告忽略标准。许多方案设计者热衷于厂家的广告,很重视广告跟踪。给出的设计方案富有广告性,大量的篇幅是在为厂家做广告宣传,甚至就是厂家广告宣传的翻版。
(6)缺乏整体把握。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筑智能化的规划与设计面向功能,为功能的实现而合理配置,并且尽量优化组合。却有设计者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把“最好”、“最先进”的设备都“堆积”到设计中;或有设计者只从局部考虑,而没有考虑到能否和被设计的建筑环境相配合的问题,缺乏从整体上把握“智能化”;有的设计者还以“备份”为由,加大设备数量,实际上所增设备却从来是备而无用。
2.2 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些建议
对上述所提到的一些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我给出以下几条建议:
(1)在进行设计时,要有设计依据,这包括国家现行规范、标准、行业标准;建设单位、主管部门有关文件及具体意见与要求;设计单位建筑等各工种提供的技术资料或文本。
(2)在对智能化子系统(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通信系统、闭路电视监控及防盗报警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等各方面的系统)进行配置时,要列出本工程项目所需设计的所有智能化子系统名称,而这要根据不同性质的工程,建设单位不同的要求而设置不同的智能化子系统。
(3)考虑到经济合理方面,我们也要对智能化子系统的投资进行估算,最好能做到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投资相对最少,要达到物有所值。
三、关于供配电系统相关问题
建筑供配电就是指建筑所需电能的供应和分配问题。建筑物所需要的电能绝大多数是由公共电力系统供给的。因此,对电力系统相关内容的了解也是很有必要的。为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用电需求,指导和规范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实现技术进步和管理标准化,确保供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经济、合理供电,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3.1 关于用电设备方面的安全性
(1)用电设备现场周围不能存放易燃易爆物、污源和腐蚀介质,否则应与清除或做防护处置,其防护处置应与环境条件相适应。
(2)电气设备设置场所应能避免物体打击和机械损伤,否则应做防护处置。
3.2 施工中要注意的问题
(1)工程项目开工前,电气安装技术人员最好先熟悉电气施工图纸,再同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共同查对土建施工图与电气施工图,列出哪些部分有交叉施工,根据土建施工进度计划,对有关基础型钢预埋、支吊架预埋和线路保护管预埋等,排出配合交叉施工计划,确定准确配合时间,以防遗漏和发生差错。并在配合施工之前,将各种预埋件制作好,并做好必要的防腐处理,尽可能做好施工前技术与材料的准备工作。
(2)在施工阶段,要对材料质量严格把关,推行质量控制卡措施,每种材料都要有完整的资料(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复测报告等)并经过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签字才可进场,将不合格材料进入工程的门路堵死;同时也要对严格控制分部工程的质量关,重点是工序的质量控制。在施工阶段中质量控制要注意细节部分,重点检查和控制。
(3)同时,对施工人员要建立相关安全教育:建立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向专业电工、各类用电人员介绍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总体意图、技术内容和注意事项,并在技术交底文字资料上履行签字手续,注明交底日期;)建立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定期对专业电工及用电人员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和培训,凡上岗人员必须持有劳动部门核发的上岗证书,严禁无证上岗。
3.3怎样经济、合理的供配电
我觉得归根到底还是应该要搞好工程管理,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工程的造价,而且会因为工程成本的节约而减少折旧及维护费用支出,进一步来节约管理费用。那么怎样做好工程管理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要有技术专业的队员和有责任心的领导,二是要制定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尽量严密无漏洞;三是在要坚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工程造价成本。
参考文献
[1]陈鸰,浅谈建筑供配电设计[J].民营科技,2011年06期
[2]李炳华,浅谈建筑电气新技术的应用[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10年06期
[3]李炳华,民用建筑中供配电系统若干问题的思考[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09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