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客户服务: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合作/咨询),173-0411-9111/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微信:543646
上一张 下一张

农业论文松毛虫不同类型药剂防治

松毛虫对松林存在着极大的危害,农业论文对松毛虫进行防治措施尤为重要。本文就松毛虫不同类型防治试验进行了探究,针对不同防虫药剂作了系统的试验分析研究,认为生物防治的

4006-054-001 立即咨询

农业论文松毛虫不同类型药剂防治

发布时间:2022-10-09 09:41 热度:

农业论文松毛虫不同类型药剂防治

  松毛虫对松林存在着极大的危害,农业论文对松毛虫进行防治措施尤为重要。本文就松毛虫不同类型防治试验进行了探究,针对不同防虫药剂作了系统的试验分析研究,认为生物防治的效果最好,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可以发表农业论文的期刊有《环境昆虫学报》(双月刊)原刊《》创办于1978年。是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广东省昆虫学会中国昆虫学会主办昆虫类学术期刊。办刊宗旨:为我国广大昆虫学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园地,以刊登昆虫学领域的原始创新、综合性、理论性的学术论文为主,鼓励探索自然奥秘,加强知识创新,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昆虫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以促进我国昆虫学研究的发展及我国培养和造就创新型昆虫学科研人才服务。

  摘 要:林间分区喷洒溴氰菊酯和Bt生物杀虫剂、灭幼脲等3种药剂防治松毛虫的结果显示:溴氰菊酯在杀害松毛虫的同时也杀害了松毛虫的天敌,还污染环境;而喷洒Bt生物杀虫剂和灭幼脲对松毛虫的天敌无害也不会污染环境,可用于大面积林间防治。

  关键词:不同类型药剂;防治;松毛虫;试验探究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的昆虫,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森林害虫,主要危害松属植物,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它除了可以危害松林,导致经济损失外,其毒毛所引起的“松毛虫病’对人体也会造成损失,尤其是在靠近城镇、旅游区的松林,松毛虫病的发生的可能性较高、危害也较为严重。因此,对松毛虫进行防治以促进松林的发展和防治松毛虫病的发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应用溴氰菊酯和Bt生物杀虫剂、灭幼脲等3种药剂对松毛虫进行了防治试验,发现生物防治的效果最好,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一、调查材料和方法

  1. 材料。调查地点选择在区域两处油松林分,面积分别为210hm2和245hm2,林龄为32~41a,林分郁闭度都在0.8以上,平均树高7~9m,林分主要虫害为油松毛虫和赤松毛虫,经2000年8月中旬防治前调查,油松林分平均虫口密度413~430条·株-1,有虫株率97%以上,属松毛虫重度为害林分。

  防治松毛虫分别选择化学农药溴氰菊酯和Bt生物杀虫剂、灭幼脲3种药剂。

  2.防治方法。用运五式飞机进行飞防。飞防前按配药兑水比例将溴氰菊酯稀释成1:1000药液,将灭幼脲稀释成1:1500药液,将Bt生物杀虫粉剂稀释成1:25药液,分别列为A1、A2、B1、B2、和C1、C26个防治小区,每个小区面积约为60hm2,小区间距为1km以上。

  其中,A1和A2小区使用溴氰菊酯药剂,防治时间为2000年8月中旬,松毛虫为1~2龄,天气晴朗无风;B1和B2使用Bt生物杀虫剂;C1和C2使用灭幼脲,飞防时间为2004年8月中旬和2005年8月中旬,天气状况与A1、A2区飞防时基本相同。6个区组飞机撒药时速度都为44m·s-1,每次载药液900kg,在地面信号队和巡航员的配合下进行作业,距林区上空10~15m俯冲喷洒,喷幅为50m,平均着药量为20~22滴·cm-2,药液基本上达到了均匀洒落在林木的针叶上。每架次飞防面积60hm2左右,每个试验小区飞防1架次。

  二、结果与分析

  对3种不同类型药剂防治松毛虫效果进行调查对比,每个小区随机抽取3块667m2的样地调查,其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A1、A2小区飞防前虫口密度为414条·株-1和387条·株-1,经喷洒溴氰菊酯药剂后第2天虫口密度分别降为22条·株-1和17条·株-1。10天后进行第3次调查,虫口密度分别降为11条·株-1和8条·株-1,灭虫率达98.4%~98.3%,说明用溴氰菊酯毒杀松毛虫效果很好,但同时被药剂毒杀致死的蚂蚁、瓢虫、螳螂、峰类、蜘蛛、蚱蜢等昆虫的尸体随处可见,存活的各种其他昆虫已很难觅到,只有少量从别处飞来的蜻蜓和蝴蝶,各种鸟类活动的踪影也基本全无,林区显得格外寂静死沉。说明采用溴氰菊酯化学农药防治松毛虫不分益虫和害虫都一律杀光灭绝,使益虫得不到生存保证。

  在B1和B2试验区组,经喷洒Bt生物杀虫剂后第2天调查,只有少量松毛虫死亡外,大部分幼虫仍然存活在针叶上,但大多数害虫表现为行动迟缓或卷曲,食欲大大减退。到第3天开始出现大量松毛虫死亡或虽然未死,但多数出现吐绿水现象。到10天后大部分的松毛虫陆续死亡,虫口密度降为9条·株-1和8条·株-1,灭虫率达99.3%和99.6%,而其他昆虫如蚂蚁、瓢虫、螳螂、峰类及各种鸟类、蛙类等照常活动,没发现死亡现象,说明Bt生物杀虫剂对其他有益昆虫和森林鸟类、动物的生存不构成威胁,使大量松毛虫天敌得到有效保护。

  用Bt生物杀虫剂防治松毛虫效果与溴氰菊酯化学农药防治虽然灭虫效果基本一样,但Bt生物杀虫剂保护害虫天敌,效果十分突出。在C1和C2防治区经飞防后第2天调查,发现大量松毛虫幼虫已死亡,没死亡的已停止进食且行动迟缓,虫体出现卷曲。第10天后调查,C1和C2防治区绝大部分松毛虫已全部死亡,虫口密度由未防治前的420条·株-1和401条·株-1降为7条·株-1和12条·株-1,灭虫率达99.6%和99.8%,灭虫率基本与溴氰菊酯相同,而林中的其他昆虫如蚂蚁、螳螂、峰类、蜻蜓等有益昆虫且都安然无恙,没有发现死亡虫体,照样在林中正常活动,与溴氰菊酯化学农药防治区形成鲜明对比。说明用灭虫脲防治松毛虫效果与Bt生物杀虫剂基本相同。

  经翌年春季复查,A1、A2防治区松毛虫口密度下降为5条·株-1和3条·株-1,林分仍存在松毛虫为害潜在威胁。而B1、B2和C1、C2防治试验区,虫口密度下降为0~1条·株-1,对林木已构不成危害。防治后B1、B2和C1、C2防治区为什么虫口密度比A1、A2防治区少?经分析,因B1、B2和C1、C2防治试验区存有大量松毛虫天敌,松毛虫除越冬自然死亡外,剩余的松毛虫逐步被天敌吃掉。而A1、A2试验区由于在灭虫同时也杀死了大量松毛虫天敌,使防治后剩存的松毛虫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得到顺利越冬,在越冬时,因受气候和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除自然死亡一部分外,A1、A防治区剩余的松毛虫仍远远超过B1、B2和C1、C24个小区。

  三、结论

  Bt生物杀虫剂即苏云金杆菌的简称,是利用Bt杀虫菌培养生产的一种微型生物杀虫剂。

  当松毛虫蚕食了伴有胞晶体的芽孢后,在害虫的肠内,释放出对鳞翅目幼虫有较强作用的毒素,这种毒素使幼虫中肠麻痹,呈现中毒症状,食欲减退,对接触刺激反应失灵,厌食、呕吐,行动变得迟缓,虫体逐渐萎缩或卷曲,经一段发病过程,幼虫肠壁出现破损,同时芽孢在消化道内迅速繁殖,使虫体瘫软,呈黑色,并很快死亡,但只有害虫把Bt药液吃下去后,经过48h才能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不像化学农药作用那么快,但染病后的害虫,上吐下泻,不吃不动,不再危害林木,效果很好。

  灭幼脲又叫灭幼Ⅲ号,是一种苯甲酰基类的杀虫剂,原粉为白色结晶体,遇磷和较强的酸易分解,对人畜低等毒性,微入误食中毒症状不明显,灭幼脲对灭杀松毛虫幼虫主要是胃毒作用,残效期较长,耐雨水冲刷,对农林益虫益鸟及森林有益小动物如蛙类生存不构成威胁。

  上述2种生物杀虫剂虽属迟效性,但杀虫效果很高,只要害虫能触及药剂,都可百分之百将其消灭,且对人畜使用安全,是目前防治松毛虫两种最佳药剂。

  20世纪90年代前,松毛虫防治基本上都是选择各种化学农药,结果在消灭松毛虫害的同时,也使大量农林害虫的天敌遭到灭杀,还严重污染了环境。由于松毛虫失去了天敌,几乎造成一虫独霸天下的趋势,使松毛虫年复一年猖獗为害,直到2000年以后,才开始使用生物杀虫剂防治松毛虫,经几年实践,出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不仅使森林环境免遭污染,而且松毛虫各类天敌得到了有效保护,生态结构逐渐恢复平衡,森林食物链实现了互相依赖、互相抑制、共生共存的良性结构。经2006年秋季调查,凡采用生物杀虫剂防治过的油松林分,若干年后,松毛虫危害都很轻微,有虫株率不足50%,虫口密度都在10条·株-1以下,基本上形成了有虫不成灾的良性生态系统。



农业论文松毛虫不同类型药剂防治


SCI学术指导


农业论文松毛虫不同类型药剂防治
公司地址: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科技创业大厦19层 运营中心:大连市沙河口区金盾路127号 研发中心:大连市西岗区大工西岗科创产业园10层 邮政编码:116029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微信咨询:543646 业务咨询、合作:159-9855-7370(同微信) / 173-0411-9111 电子邮件:Djy@Jiqunzhihui.com
集群智慧®为我公司注册商标,在商标国际分类第1、7、9、11、20、30、35、36、37、38、40、41、42、44、45类用途中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侵权删除:2544906@QQ.com
本企业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信用等级AAA级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本站部分服务由本平台认可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如服务的质量有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我平台反馈,我们将及时为您解决,平台保障用户的全部权益不受任何损害。
请认准本站网址(www.jiqunzhihui.org.cn),推荐百度搜索“集群智慧云科服”直达本站。
版权所有:大连集群智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ICP备案:辽ICP备202101033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EDI证:辽B2-20230179 D-U-N-S邓白氏全球编码:620550735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