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客户服务: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合作/咨询),173-0411-9111/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微信:543646
上一张 下一张

农业论文红缨子高粱经济效益比较

这篇 农业论文 试验结果表明,育苗移栽对红缨子高粱在产量和经济收益方面具有明显的增收效果,能较大限度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种植户的收入,试验为全面推广种植方式提供依据。

4006-054-001 立即咨询

农业论文红缨子高粱经济效益比较

发布时间:2022-10-09 09:41 热度:

农业论文红缨子高粱经济效益比较

  这篇试验结果表明,育苗移栽对红缨子高粱在产量和经济收益方面具有明显的增收效果,能较大限度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种植户的收入,试验为全面推广种植方式提供依据。《》是天津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农业科学领域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74年,主要报道植物生理与生物技术;畜牧兽医与水产养殖;作物栽培与设施园艺;植物保护;园林绿化;农业经济与信息技术;三农问题研究;农业环境保护等软科学论文和专题综述等。适合各级农业科技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农业行政管理干部、农业大中专院校师生参阅。

  摘要对红缨子高粱分别进行撒播、点播和育苗移栽3种不同种植方式,在产量和经济收益上进行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育苗移栽的种植方式可以使红缨子高粱在产量和经济收益上增收效果明显。

  关键词红缨子高粱;撒播;点播;育苗移栽

  高粱为我国五谷之一,在中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是古老的谷类作物之一,具有抗旱、耐涝和耐盐碱适应性强等优点[1],一直以来作为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高产品种红缨子高粱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对促进西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使红缨子高粱获得高产稳产,通过3种不同种植方式的试验,探讨红缨子高粱高产高效模式,为推动西南喀斯特地区高粱生产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品种与地点试验品种为贵州国台酒业集团提供的红缨子高粱,试验地点为贵州省惠水县芦山镇水井坡村,试验地为砂性土壤,土质松软,无农药残留,符合试验田标准要求[2]。1.2试验设计1.2.1试验分组试验共设3个试验组:分别为撒播组(A组)、点播组(B组)及育苗移栽组(C组),各试验组试验面积均为2hm2,共6hm2。1.2.2试验播种时间与播种量各试验组播种时间均为2014年4月20日,A组播种量为每公顷用种量15.00kg,B组播种量为每公顷用种量11.25kg,C组的播种量为每公顷用种量7.50kg[3]。1.2.3施肥和田间管理试验组每公顷施农家肥15000kg,开磷复合肥750kg,4月22日喷施化学除草剂,高粱生长期间记录其田间生长情况,成熟后采用实割实测方法进行测产。

  2结果与分析

  2.1生产性能分析从表1可见,A、B和C组籽实质量分别为(19.00±1.25)、(19.50±1.43)和(20.00±1.53)g/千粒,A组与B组间籽实千粒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A组与C组间籽实千粒质量,差异显著(P<0.05),B组与C组间籽实千粒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A、B和C组平均穗粒数分别为(2315±205)、(2425±214)和(2545±231)粒/穗,各试验组间平均穗粒数差异不显著(P>0.05)。A、B和C组平均公顷产量分别为(3999.0±181.5)、(4725.0±202.5)和(5817.0±189.0)kg/hm2,A组与B组间平均公顷产量,差异显著(P<0.05),A组与C组间平均公顷产量,差异显著(P<0.05),B组与C组间平均公顷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2.2经济效益分析从表2可见,A、B和C组的成本分别为4050、5250和6150元/hm2。A、B和C组每公顷的平均收益分别为(11946.0±907.5)、(13650.0±1012.5)和(17118.0±945.0)元/hm2。A组与B组间每公顷平均收益差异不显著(P>0.05),A组与C组间每公顷平均收益差异显著(P<0.05),B组与C组间每公顷平均收益差异不显著(P>0.05)。

  3讨论

  3.1红缨子高粱不同种植方式千粒质量、穗粒数与产量分析比较试验结果显示,A组与B组间籽实千粒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A组与C组间籽实千粒质量,差异显著(P<0.05),B组与C组间籽实千粒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同等种植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对红缨子高粱籽实千粒质量的效果相差较大。引起这样的结果,原因可能是:不同种植方式红缨子种植密度不同,种植密度A>B>C,种植密度对红缨子高粱籽实和穗粒质量具有影响作用[4];不同种植密度对植株光和作用及植株间空间分布具有影响;种植密度越高,植株水肥利用率越低[5]。3.2经济效益分析试验中A、B和C组平均收益分别为(11946.0±907.5)、(13650.0±1012.5)和(17118.0±945.0)元/hm2,C组每公顷比B组多收入3198.0元,比A组多收入3172.0元。对于种植户来说效益始终放在首要地位,试验中C组经济效益明显,能提高种植户的种植积极性和种植户的经济收益。



农业论文红缨子高粱经济效益比较


SCI学术指导


农业论文红缨子高粱经济效益比较
公司地址: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科技创业大厦19层 运营中心:大连市沙河口区金盾路127号 研发中心:大连市西岗区大工西岗科创产业园10层 邮政编码:116029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微信咨询:543646 业务咨询、合作:159-9855-7370(同微信) / 173-0411-9111 电子邮件:Djy@Jiqunzhihui.com
集群智慧®为我公司注册商标,在商标国际分类第1、7、9、11、20、30、35、36、37、38、40、41、42、44、45类用途中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侵权删除:2544906@QQ.com
本企业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信用等级AAA级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本站部分服务由本平台认可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如服务的质量有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我平台反馈,我们将及时为您解决,平台保障用户的全部权益不受任何损害。
请认准本站网址(www.jiqunzhihui.org.cn),推荐百度搜索“集群智慧云科服”直达本站。
版权所有:大连集群智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ICP备案:辽ICP备202101033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EDI证:辽B2-20230179 D-U-N-S邓白氏全球编码:620550735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