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在理论界和商业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本文在阐述绿色供应链管理内涵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医药行业实际,分析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9 23:05 热度:
医药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刍议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涵 绿色供应链理论从本质上讲是把绿色理念融入到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当中,是在实施传统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它源于传统供应链,又高于传统供应链,一方面它将“环境意识”融入整个供应链中,以实现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物流、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绿色回收;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在供应链管理中考虑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具体说就是通过供应链各环节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实现供应链总体效益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和所在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综合考虑环境、资源和人口三大问题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现代管理实践中的体现。 二、医药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 绿色供应链的内容涉及传统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绿色回收和绿色物流。 三、我国医药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医药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比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医药行业的地位将更加凸显,药品安全、环境保护、效率与效益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随着外资逐步进入医药制造和分销领域,医药行业的竞争也进一步加剧。与外资厂家和企业相比,国内的医药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尤其是绿色供应链管理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我国医药行业有必要全面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四、我国医药行业在绿色供应链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药行业对绿色供应链还比较陌生,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企业的自觉行为,目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五、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 (一)宏观层面 参考文献:
李 俊
(重庆教育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系 重庆 400067)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在理论界和商业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本文在阐述绿色供应链管理内涵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医药行业实际,分析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及相应措施。
关键词:医药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内涵;内容;模式;措施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供应链管理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然而大多数的研究和实践仅仅局限于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物流成本、开发新的利润源等传统供应链管理领域,而轻视了供应链与环境和生态的互动影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绿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并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各国政府和组织纷纷出台保护环境的政策法规,企业界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旨在保护环境、减少商业活动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医药行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绿色战略应贯穿供应链管理始终。我国医药行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一)绿色设计是指医药产品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产品对受体、对环境的显性和隐性影响,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考虑生产过程的节能性、产品的可回收性和循环利用性等,它是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
(二)绿色制造一方面是指医药原材料采购的绿色化,尽量减少原料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另一方面是指生产制造过程中强调节能降耗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包括废渣、废水、废气、噪声、辐射等对环境和人体的伤害。
(三)绿色营销是指在营销理念和营销实务中贯穿绿色理念,在满足消费需求和确保消费安全的前提下争取适当利润、控制营销成本、注重保护环境和节约利用资源。
(四)绿色消费是指医药商品消费过程中倡导消费者合理消费、理性消费,注重消费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例如杜绝滥用抗生素、医疗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等。
(五)绿色回收是指考虑医药产品、包装物的经济、科学回收处理,注重回收过程的环保要求,注重回收物的循环利用等。
(六)绿色物流是指在传统医药商品物流管理基础上减少环境破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如减少废气排放、降低噪声污染、杜绝化学危险品泄漏、降低能耗、提高物流效率等。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一是可以提高医药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绿色供应链是在传统供应链基础上贯穿绿色理念,这将从根本上促进医药行业提高传统供应链的管理水平,因此医药企业在生产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和物流管理上的成本将会大幅降低,同时因为贯穿了绿色理念,企业的环境成本将会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二是有利于促进行业发展,绿色供应链要求以核心企业为主导,各节点企业加强合作,实现整个供应链的高效运转,要求在核心企业的带动下强调“绿色”诉求,这将促进整个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可以打破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制订了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标准[1],我国医药产品面临“绿色贸易壁垒”的严峻挑战,因此我国医药企业必须立即向“绿色”转型,以顺应绿色供应链的国际趋势;四是顺应了时代潮流,履行了企业责任,当今社会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施绿色供应链有利于行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供应链主导企业。我国医药企业大多规模小、资金短缺、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大多是普药生产企业,较少一部分企业能够仿制国外的专利药品,行业竞争力处于劣势。据统计,2005年我国制药企业用于研发的费用仅占其销售额的1.02%,而国际上大型制药公司用于研发的费用高达其销售额的15—20%[2],因此难以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企业。
(二)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可能造成产品成本的上升,在没有形成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前,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积极性。而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的形成依赖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三)我国医药企业软硬件条件与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医药领域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不平衡,总体水平落后,这给一些企业组织产品设计与生产带来困难[3]。
(四)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合作共赢意识不够。部分企业存在着药品质量不高、交货不够及时、可信度低等问题,企业间形成供应链方式的战略联盟、建立广泛信任和依赖关系的基础不牢固。[4]
1、理顺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动力传导链条。医药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推力与拉力相结合,政府一方面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绿色消费的宣传与引导,使全社会形成呼唤绿色经济的舆论环境,从而形成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拉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政策推动,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出台行业政策与准则、改革医药经济体制、严格市场监管、建立新的供应链绩效评估系统等措施形成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推力。
2、建立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首先要发挥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主导作用,依靠核心企业的绿色理念和行为准则来影响和带动上下游企业,这就要求各节点企业必须摒弃各自为政、盲目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错误观点。而要做到这一点,整个供应链系统必须建立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由整个供应链来共同分担“绿色成本”、共享“绿色效益”。
(二)微观层面
1、将绿色设计贯穿于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首先要进行绿色设计。医药行业供应链涉及的范围广泛、环节众多,只有将医药产品的原料供应、研发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终端消费各环节都纳入绿色设计中,才能有效的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5]
2、建立绿色的供应过程。首先要选择绿色供应商,要考察供应企业是否通过ISO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否有一套完善的“三废”管理体系,是否在包装、回收等环节充分考虑了环保因素。其次是实施绿色物流,要尽量减少在运输、仓储、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环节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合理规划运输方案、设定科学库存数量等从而减少能源消耗、废气排放、降低商品损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实施绿色生产和绿色营销。绿色生产是指生产工艺、生产过程、生产环境的绿色化,通过创新工艺、优化流程、加强现场管理等方式,降低生产对环境的破坏。绿色营销就是通过创新营销方式,协调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的利益,使营销过程环境成本最小、各方效用最大。
[1]张春翠、董文祥、吴飞。绿色供应链及其现状分析[J]物流科技,2008,12:41-43.
[2]王彦芬。医药制造业竞争态势分析及战略选择[J]商业时代,2006,41(31)78-79.
[3]王银学。中国医药物流中心的建设现状[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5(1):78-81.
[4]刘利利、汤少梁。我国医药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初探 [J]药业论坛,2009,18(4):12-13
13594037539